律界之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此处危险,请勿入内”何以成了网红打卡地?

603法治日报2024-01-27
网络平台存在大量推荐“野景点”而忽略危险性警示的“种草”帖“此处危险,请勿入内”何以成了网红打卡地?● 在多个社交平台与短视频平台上搜索“野景点”“野游”等关键词,发

网络平台存在大量推荐“野景点”而忽略危险性警示的“种草”帖

“此处危险,请勿入内”何以成了网红打卡地?

● 在多个社交平台与短视频平台上搜索“野景点”“野游”等关键词,发现有不少网红博主在推荐,有的强调“这里不是景区也没有门票”,有的强调“人少”“很出片”,但安全问题很少提及

● 网红博主受社会关注的程度较高,其行为的影响范围较大,因此,其在实施推荐行为时的注意义务也应当高于普通人,在损害事故发生后,与普通人相比,认定网红博主存在过错的可能性更大

● 监管整治“网红攻略”是平台的责任,平台应当定期以弹窗、首页推荐等形式提醒用户注意发布内容的合法性;对发布内容进行审核;可通过算法技术对发布的内容进行预先审核,建立有效的信息筛选和推荐机制,限制“网红攻略”的发布

海崖高而陡峭,周围的岩石湿滑嶙峋,有些已经松动,脚下一打滑就可能摔倒,甚至掉进海里……这是辽宁省大连市民刘女士近日向《法治日报》记者描述被某平台“种草”后去过的一个“网红打卡地”,现在想来仍然后怕。

随着旅游市场的升温,“网红打卡地”迎来越来越多的游客。而像刘女士这样被平台上的“种草”攻略吸引前往,到“网红打卡地”后发现并非旅游景区的也不在少数。这些非景区、“野景点”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根据公开消息,一名在江苏南京读大三的男生和同伴近日趁夜间进入南京西站打卡拍照,攀爬列车时被高压电弧灼伤,目前仍在医院救治。而他们深夜冒险的冲动,来自社交平台上博主“网红打卡地”的推荐,甚至有博主给出了如何进入站内的攻略。

多位专家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游客观看了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野景点”攻略后,前去打卡发生伤亡,攻略的发布者可能面临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风险,特别是受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网红博主,其在实施推荐行为时的注意义务也应当高于普通人,需审慎推荐旅游地。同时,一个个“野景点”的火爆,离不开背后平台的推波助澜,平台推荐机制影响相关“网红攻略”的传播,故应该对“网红攻略”承担一定的审核义务。

根据攻略打卡“野景点”

忽略安全容易发生危险

据刘女士回忆,她是看到某平台博主发布的“种草”帖后决定慕名前往,经过的道路“异常艰辛”——需要穿过曲折的林间山路,翻越一个布满碎玻璃、木块等废弃建材的礁石堆,走过一片海滩才到达目的地。

刘女士发现,这是一个海崖,旁边竖着一块“此处危险,请勿入内”的警示牌,“去了才知道那里不是正规景点,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爬上去特别费劲,脚下一个打滑就可能掉进海里,但上去拍照的人特别多”。

她跟其他游客聊天才知道,大家多是看到互联网平台上发布的“种草”帖才来的,但“种草”帖子没有提示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没有提醒“去的时间”——只有退潮时才能去,必须提前看好潮汐时间表,碰上涨潮就难以到达。

湖北武汉市民冯女士是一位“野游”爱好者。她喜欢周末短暂逃离城市,打卡那些尚未被太多人发现的“野景点”。但前不久根据社交平台上的一篇探险攻略文章前往某地冰臼群的经历,让她直呼“太危险了”。

“从攻略看,冰臼群景色很美,但因为地处一个河谷里,并不好找,我们到附近之后,向当地人反复打听才找到路。”冯女士说,下到河谷的那段小路特别危险,坑坑洼洼的,又陡又滑,中间有一个将近90度的斜坡,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如果不是轻装上阵,还穿了防滑鞋,我感觉都会摔下去”。

危险的不只有通往河谷的山路,还有湿滑的冰臼群,人走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绝非易事,稍有不慎就会磕伤,她和同伴一边走一边爬,大家多多少少都有点挂彩。

返程后,冯女士翻看了该平台上不少关于这处冰臼群的“种草”帖,发现博主们都在尽力介绍这处冰臼群有多么壮观、美丽,值得一去,但少有博主在帖子中提及危险性警示。

“超美网红景点全攻略”“太出片了,简直宝藏拍照地”……当下,在一些网络平台上,这样的旅行推荐语屡见不鲜。不少人选择旅行目的地时,也习惯先到网络平台上“考察”一番他人的出游经验。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与短视频平台上搜索“野景点”“野游”等关键词,发现有不少网红博主在推荐,有的强调“这里不是景区也没有门票”,有的强调“人少”“很出片”,但安全问题很少提及。

这种忽略危险性警示的“种草”帖很危险。

在前几天南京大三学生进入南京西站打卡拍照,攀爬列车时被高压电弧灼伤一事中,就有博主称南京西站属于废弃车站,但依旧保留着当年的样貌,有一股怀旧风。他们根据攻略指引去打卡,不料发生了悲剧。实际上,南京西站一直都在运营中。

1月24日,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搜索南京西站打卡,平台提醒说“旅游出行,安全第一。请遵循当地旅游规定,谨慎进入危险地点”。

发生过的危险不止这一次:2022年8月,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突发山洪,在此“野景点”游玩的游客被卷入山洪,7人遇难;2023年2月,两位“驴友”在北京怀柔攀爬箭扣长城时被困在断崖边,一名救援队员在施救时突遇岩体坍塌不幸殉职;2023年8月,四川省雅安市一处被称作鱼鳞坝的“网红打卡地”突遇河道涨水,多人遇难……

一位资深户外玩家对记者说,这些“野景点”未经开发,往往会有一定的风险,不适合缺乏户外活动经验的游客。

曾是某大学登山协会会员的穆先生告诉记者:“这些未经开发的‘野景点’和开发成熟的风景区相比,整体安全水平较低,因为风景区排查过风险且有成熟的应急处理方案,有专业人员提供帮助。”

明知有重大危险仍推荐

推荐者或承担侵权责任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众多博主推荐“野景点”时纷纷冠以“网红打卡地”,还有博主推荐“探访废弃医院”“探访广东废弃机场”等,他们甚至会以“夜探”作为噱头,营造恐怖、刺激的气氛,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如果游客观看了博主在平台上发布的“野景点”攻略后,前去打卡发生伤亡,攻略的发布者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受访专家表示,这种情况下,“网红打卡地”推荐者可能涉及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面临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风险。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栾燕认为,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相关规定,推荐者是否承担责任,应综合其是否具有主观故意、是否因此营利、情节严重程度等各方面予以考量。

“如推荐者明知相关景点或旅游线路的重大危险情形、明知相关景点为未开发景点等仍予以推荐,未进行相关风险提示的,则有可能被认为对他人参考其攻略进行游玩而受到人身或财产损害具有过错或主观故意。”栾燕分析,若推荐者通过一定手段扩大该攻略的宣传或通过该攻略营利,则有可能被认定为具有营利目的、情节严重。推荐者基于前述情况,很可能被判令承担一定的侵权赔偿责任。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叶刚告诉记者,侵权责任的成立通常需要具备加害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和过错。要想证明是因为看了“网红打卡地”攻略才前往事发地观光并受到侵害,证明推荐者存在过错,这对于受害人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分析推荐者对于损害的发生是否存在注意义务。

在他看来,如果推荐者在攻略中推荐的行为或路线违反了法律规定,则应当认定其存在过错。否则可能需结合推荐者的职业、攻略的影响范围及受众群体等因素综合认定其是否存在过错。

“除民事责任外,推荐者还可能面临承担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法律风险。例如,推荐者的行为造成了公共秩序混乱,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推荐者的行为恶劣、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依照刑法可能被认定为犯罪,面临刑事处罚。”王叶刚说。

记者还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推荐所谓“网红打卡地”攻略的博主,有的是粉丝量比较少的素人博主,有的则是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的网红博主。

那么,两者需要承担的责任一样吗?

在王叶刚看来,网红博主受社会关注的程度较高,其行为的影响范围较大,因此,其在实施推荐行为时的注意义务也应当高于普通人,在损害事故发生后,与普通人相比,认定网红博主存在过错的可能性更大。

“一方面,网红博主粉丝众多,影响范围更广,对其要求的注意义务应更严格。而普通人发帖的曝光率低,影响范围小,对其责任的认定不应过于严苛。另一方面,网红博主发布同质内容多,尤其是专职的旅游博主,对于非常规旅游行为和路线存在的风险理应更为了解,应有更高的注意义务。而普通人掌握的专业知识少,对风险并不敏感,对其责任的认定同样不应过于严苛。”王叶刚说。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