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界之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团建|大成辩护人驰骋阿拉善,淬炼意志共铸团队精神

6805律界之声2025-10-17
大成刑委会牵头人娄秋琴说:“一个人可以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骑得更远。”漫漫骑行路上,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共同前进的集体。

团建|大成辩护人驰骋阿拉善,淬炼意志共铸团队精神

  九月底,“大成之路”第十二季活动在苍天般的阿拉善隆重举行。组委会精心规划了一条全长368公里、累计爬升1945米的艰苦骑行路线。这不仅是对参与者体能和意志的极限挑战,更是一场融合团队协作、公益理念与文化传承的深度体验。来自大成全国36家分所的280余名选手齐聚于此,在广袤戈壁中挥洒汗水,共同践行“向善而行、不畏艰难”的信念。

  清晨的阿拉善,朝阳初升,映照着每一位整装待发的骑手。他们中有常年驰骋法庭的资深律师,也有初露锋芒的青年才俊,此刻皆以骑手身份并肩而立。发令声响,车队如离弦之箭,驶入茫茫戈壁。风沙扑面,烈日灼人,还有突如其来的大雨,漫长的爬坡路段不断消耗着体力,穿越了腾格里沙漠,穿越了无人的贺兰山,368公里的征程,既是对个人耐力的极致挑战,更是对团队凝聚力的深度锻造。

  本季骑行活动共有大成刑事专业委员会三十余名主专业委员积极参与,包括牵头人娄秋琴律师(北京),联合牵头人王素军(南京)、李红新(郑州)、何慕(杭州),以及理事王峰(北京)、杨文龙(广州)、欧阳春青(宜昌)、乔沁洲(珠海),副秘书长李敏(南京)等律师。他们暂别熟悉的法庭与案卷,投身于自然与自我的对话。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刑辩律师,也有锐意进取的青年骨干,共同奔赴这场身心淬炼的征程。

团建|大成辩护人驰骋阿拉善,淬炼意志共铸团队精神

  为了加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大成刑委会为每一位主专业委员精心准备了特制印有“大成刑委会”标识的骑行水壶与标识飘带,成为队伍中一道醒目而凝聚的风景。这些看似细微的物资准备,蕴含着对委员的关怀。大成刑委会始终将团队建设置于重要位置,不论是法庭上的协同作战,还是赛场下的彼此扶持,都致力于营造一种“携手共进”的团队文化。

  赛道与法庭,场域虽异,精神相通。刑辩律师所必备的坚韧意志、专注态度与团队协作理念,在阿拉善的沙漠、戈壁和山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不仅是一次体能的挑战,更是一场精神的共鸣,充分展现了大成辩护人突破自我、追求卓越的专业形象。

  大成刑委会牵头人娄秋琴说:“一个人可以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骑得更远。”漫漫骑行路上,没有个人英雄主义,只有共同前进的集体。当有队员体力不支,身边一句加油胜过千言万语;当有人爆胎或车辆故障,技术娴熟的队友立即出手相助。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暖流,让368公里的荒漠之路,充满了温情与力量。

团建|大成辩护人驰骋阿拉善,淬炼意志共铸团队精神

  刑辩之路,亦是如此。 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专业团队的同舟共济。面对复杂的案卷,我们分工协作,抽丝剥茧;面对艰难的法律论证,我们集思广益,共克难关;当同伴在庭审中感到压力,一个支持的眼神、一份及时的案例补充,便是最坚实的后盾。因为我们深知,当事人的自由与权利,重于泰山,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才更稳稳托起。

  这,就是大成辩护人的信仰与格局:以共进取代独行,用协作超越个人。让每一次驰骋,无论在路上还是在庭上,都不仅是为了抵达,更是为了不负所托,守护正义。

  “大成之路”系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自2013年起打造的年度文化品牌活动,以骑行与徒步为主要形式,跨越全国多个地区。过去十一季中,活动联动全国近50家分所,持续传递“跬步千里,共铸大成”的精神内核。活动深度融合公益实践,将挑战转化为社会责任。2024年,“大成之路陈列馆”正式设立,将十年汗水凝结为精神丰碑,铸就律师行业人文精神的新标杆。

 

责任编辑:立德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