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反诈利器”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近年来,公安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持续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综合采取多种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预防案件发生、减少群众财产损失,联合推出了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预警劝阻专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云闪付App“一键查卡”、“反诈名片”、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2.0”等“七大反诈利器”,为人民群众构筑了一道防诈反诈“防火墙”。
国家反诈中心App
累计向群众预警3.1亿次
2021年3月15日,国家反诈中心App正式上线。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官方手机防骗保护软件,主要有以下几项功能:一是高效预警劝阻提示。当用户收到涉嫌诈骗的电话或短信时,它会尽可能进行预警提示。二是快速举报涉诈线索。当用户在生活中发现诈骗线索时,可以使用App一键举报功能进行举报。三是远程身份账号验证。用户可以通过App对可疑网友的真实身份、社交账号和支付账户进行涉诈风险验证,降低网络交易涉诈风险。四是全面了解反诈防骗知识。国家反诈中心App常态化发布防骗知识和诈骗套路,提升用户识骗防骗能力。
国家反诈中心App自上线以来,累计受理群众举报线索2323万条,向群众预警3.1亿次,在防范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6110预警劝阻专线
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开通
96110预警劝阻专线是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专门用于预警劝阻、防骗咨询和涉诈举报等工作,自2019年11月8日正式启用以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公安机关开通了该专线。
96110预警劝阻专线主要有三项功能:一是预警劝阻。如果接到96110这个号码的来电,说明本人或家人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或者属于易受骗的人群。二是防骗咨询。如果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可以致电96110进行咨询。三是涉诈举报。如果发现涉及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线索,可以拨打该号码进行举报。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
累计发送预警信息10.7亿条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新特点新变化,工信部联合公安部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于2021年7月14日推出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实现了对潜在涉诈受害用户的短信实时预警,系统自上线以来累计发送预警信息10.7亿条,预警劝阻准确率达60%以上,最大限度挽回群众损失。
12381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分析发现潜在受害用户,并通过12381短信端口第一时间向其发送预警短信,提示用户可能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提醒用户保持高度警惕,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谨防上当受骗。
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
用户查询总量超1.2亿次
诈骗分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电话卡严重侵害用户本人合法权益,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针对此类问题,工信部推出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打通93家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的相关数据,群众只需要使用自己的居民身份证号,即可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渠道查询本人名下持有的全国手机电话卡数量,专用短信端口10699000将在48小时内向预留手机号码反馈查询结果,真正实现了全国移动电话卡的统一便捷查询。截至2023年5月底,“一证通查”查询量累计突破1.2亿次。
工信部开通“一证通查”服务和启动“断卡行动2.0”以来,组织集中排查处置涉诈高危电话卡近亿张,清理关联互联网账号近亿个,对全国物联网卡开展了拉网排查,一大批存量高危卡得到全面清理,有力挤压了涉诈犯罪生存空间。
云闪付App“一键查卡”
累计生成超690万份查询报告
为解决人民群众对于跨行银行卡账户查询的诉求,人民银行指导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推出“一键查卡”服务,向人民群众提供银行卡信息查询服务,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方便人民群众直接掌握个人名下银行卡信息,强化自身银行卡管理。目前业务开展平稳有序,支持查询范围不断扩展。
自“一键查卡”功能试点上线以来,已覆盖全国196家商业银行,包括18家全国性银行和178家区域性银行,已累计生成超过690万份查询报告。后续随着试点逐步完善、推广,中国银联将不断扩大查卡范围和服务地区,优化查卡功能。
“反诈名片”
帮助群众有效甄别电话来源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利用预警劝阻电话对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群众进行预警劝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群众把公安机关预警电话误认为诈骗或骚扰电话而拒接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预警劝阻成功率。
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公安部、工信部联合组织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推出“反诈名片”,对各级公安机关的反诈预警劝阻电话号码进行标记和来电提醒,帮助群众有效甄别电话来源,大大提高了公安机关预警劝阻电话接通率,预警劝阻成效大幅度提升。
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2.0”
已有1510万人次进行账号查询
为防范用户不知情注册互联网账号带来的涉诈风险,工信部于2022年推出“一证通查2.0”服务——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
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2.0”是在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的基础上,联合互联网企业和电信企业推出的全国互联网账号便民查询服务。用户凭借手机号码和身份证号码后六位,便可查询本人名下手机号码关联的互联网账号数量。当用户查询到本人手机号码关联的互联网账号数量与自己掌握的情况不一致时,可及时按照互联网企业官方解绑处理机制,尽快进行账号解绑,有效阻断非本人注册互联网账号带来的涉诈风险。
截至2023年5月底,用户查询量已累计突破1510万人次。(记者 董凡超)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北京将严查大数据杀熟和强制搭售等五种网络销售违法行为
- 最高法发布严惩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
- 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
- 五地联动抽查网络销售产品发现177批次不合格
- 严惩利用网络敲诈勒索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 怎样实施、如何惩戒?——专家解读《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
- 花5万元即可登上热搜榜 新乡警方打掉276人“网络水军”犯罪团伙
- 网络直播拆卡正在“围猎”未成年人
- 19名在越南实施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被移交我方
- 让网络直播传递更多向上向善正能量
- 新《体育法》切实保障“少年强”
- 免费的法律援助有意义吗?
- 宁夏严打非法挖掘贩卖古生物化石行为
- 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11.1万人
- 山西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原主任郑建国被开除党籍
- 违规减持皆因“误操作”?逾60名上市公司股东领罚单
- 最高检:持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办案力度
-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
- 最高检:近年来毒品犯罪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