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司借“养老旅游”之名搞非法集资 检察机关提示老年人“避坑”
金某利用其实际控制的某贸易有限公司及关联公司,借“养老旅游”之名,吸引老年人参加公司组织的旅游、聚餐活动,通过精心筛选目标群体、建立客户池、分层设计消费政策等方式,陆续推销养殖类、旅游类、医养类、股权类、合伙人项目类等300余种理财产品。经初步查明,金某共向全国20余万名集资参与人非法吸收资金100亿余元。
最高检8月7日通报办理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案件有关情况时提到的这起案件,揭示出当前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手法多样、迷惑性强等突出特征。通报显示,有的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不了解“区块链”、股权投资、私募等概念,打着“投资赠送养老服务”的旗号实施非法集资;有的以贴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旅游、养生、家政等服务为噱头,私设资金池非法集资;有的甚至针对不同老年人精准“画像”,分类设计非法集资模式,引诱老年人入局。
有的不法分子瞄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将高风险理财项目等包装成安全可靠且能获取高息的投资项目,诱骗老年人办理个人房产抵押并将抵押款用于项目投资;“爆雷”后,抵押房产被处置变现,导致老年人不仅拿不到高息,反而陷入无家可归、背负巨债的境地。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案件追赃挽损难度较大。该类案件中,不法分子往往将吸收的资金用于个人挥霍,或者填补投资亏空,案发时资金链断裂,赃款赃物无从追缴。有的不法分子通过操纵多个账户层层划转资金,将吸收资金汇聚到第三方支付平台形成“黑箱”,并在资金走向上作技术处理以逃避侦查,导致追赃挽损困难。部分受害老年人在钱财损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未及时报警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或未妥善保存收据、合同等关键证据,增加了司法机关追查涉案资金难度。
为打击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最高检积极协同最高法、公安部等部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保持对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犯罪的高压态势。据统计,检察机关2023年起诉该类犯罪1932人,2024年1月至6月起诉343人。
检察机关提示,老年人对“高额返利”“千载难逢”等说辞要保持高度警觉,不信“大饼”、不贪“小利”,多了解社会热点、金融知识、国家政策等,选择正规机构、渠道开展投资理财活动,自觉远离非法集资。(记者刘硕)
最高人民检察院(资料图)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湖北检察机关审结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 追回权利人损失2300万元
- 黄河河道内出现违建影响防洪,检察机关及时出手
- 有机构以婚介之名实施诈骗,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婚介市场这些乱象
- 公安部提示2025年清明节小长假交通安全
-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听证16.3万余件次
- 两部门: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
- 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过去三年检察机关起诉证券犯罪366件1011人
- 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检察机关这样解决“急难愁盼”
- 盯准“银发族”编制旅游投资骗局
- 春节假期结束,快递行业迎来业务高峰,专家提示:警惕快递“空包诈骗”
- 上海报业集团原副总经理程峰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高薪招聘司机暗藏“以租代购”猫腻
- 城食香村-村宠码”溯源标识系统标准首发仪式在宜春市隆重举行,张民元律师出席会议
- 甘肃省原副省长宋亮受贿案一审宣判
- 黑龙江通报8起套取骗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典型案例
- 银行员工在线“求业绩” 社交、电商平台现灰色产业链
- 第三方测评何以变成捞金?
- 走私犯罪高发势头得到持续有效遏制
- 永嘉信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