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构以婚介之名实施诈骗,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婚介市场这些乱象
近年来,婚介市场服务需求逐渐旺盛,但也滋生一些违法犯罪乱象。最高人民检察院4月17日通报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检察机关办理婚介行业犯罪1546人。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以婚介之名实施诈骗,个别婚介机构违法从事涉外婚介业务,一些婚恋网站甚至成为犯罪引流媒介。
据通报,一些婚介机构和婚恋网站对注册会员信息审核不严,部分不法分子虚构身份实施诈骗,屡屡得逞。
在检察机关办理的苏某某诈骗案中,苏某某使用虚假姓名、身份证,伪造警察证、房产证,谎称自己系正式民警并拥有多处房产,通过某婚介所平台发布虚假婚恋信息,编造“父亲住院急需医疗费”“交通事故借钱赔偿”等事由,骗取被害人8.9万余元并挥霍。还有人隐瞒其已婚已育的事实,在某婚恋网站结识被害人并发展恋爱关系,编造投资工程等理由骗取被害人300万元。
一些电信诈骗、投资诈骗等犯罪团伙通过婚恋网站物色犯罪目标,将被害人引流至其他网站或APP,诱骗被害人不断充值转账,诈骗其钱财。陈某某等人在相亲交友类社交平台假扮成功男士,博取被害人信任后,诱骗其在诈骗公司控制的“永胜国际赌博网站”赌博,通过后台控制,骗取26名被害人847万余元。
在检察机关办理的李某、傅某某等32人诈骗案中,李某等人在境外电诈集团接受培训后,在多个婚介平台注册账号,假扮成功人士物色作案对象,以投资为名骗取多名被害人1679万元。
有的看似“正规”的婚介机构也暗藏风险,甚至一些婚介机构打着“正规资质婚介所”“职业媒人”名义实施诈骗。如检察机关办理的王某某等5人诈骗案中,王某某等人强调其婚介所是正规公司、相亲全程有录像记录等,多次将已婚女子介绍给顾客,以口头承诺、签订协议书等形式,获取被害人信任,诱导6名被害人支付礼金和介绍费89万元。
检察机关办案发现,一些婚介机构、个人为获取高额中介费,违法从事涉外婚介业务。有的虚构商务考察、出境旅游等事由,为境内人员办理签证,安排其出境与外籍人员相亲;有的安排外籍人员办理短期签证,甚至通过偷渡等方式赴我国相亲。在一起案件中,万某某拐卖46名外籍女子入境,在明知其中部分有事实婚姻的情况下,以反复嫁人的方式,将其贩卖给多地的单身男子,获利133万元。
检察机关提醒,婚介机构应秉持诚信经营理念,自觉遵守法律规定,提供优质婚介服务。广大群众需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婚恋观,理性选择婚介机构,增强防范意识,如发现婚介机构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记者刘硕、朱高祥)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湖北检察机关审结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 追回权利人损失2300万元
- 黄河河道内出现违建影响防洪,检察机关及时出手
- 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集中开展食用植物油突出问题排查整治
-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3款违规移动应用
- 有机构以婚介之名实施诈骗,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婚介市场这些乱象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3·15”晚会曝光问题初步核查处置情况
- @平台企业,市场监管总局对合规管理有新指引
-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听证16.3万余件次
- 两部门: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
- 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过去三年检察机关起诉证券犯罪366件1011人
- 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审议,这些看点值得关注
- 山东省日照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高杰受贿案一审宣判
- 最高法、全国妇联联合发布反家暴犯罪典型案例
- 大数据碰撞出"人伤黄牛"系列骗保案 诈骗金额700余万元
- 网络流传的多个电话录音竟是假的?真假录音遭遇甄别难
- 司法部建立健全律师行业东中西部对口帮扶机制
-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观点) ——深入学习领会“十个明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②
- 解读《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②充分履行派驻监督职责的有力保证
-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10月到,这些重要新规开始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