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夫妻分居后“抢孩子”等,这些典型案例值得关注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记者罗沙)孩子被家长故意弃置在幼儿园、地铁站等场所,夫妻分居后借探望之机将孩子带到外地藏匿……最高人民法院15日发布6件涉未成年人家庭保护典型案例,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孩子归谁?”,是不少婚姻家庭纠纷的矛盾焦点。一起案例中,徐某与胡某婚后因感情问题分居,1岁女儿随胡某生活。分居期间,徐某借探望之机擅自将女儿带至外地藏匿,并拒绝胡某探望。胡某协商无果诉至法院,法院判决二人分居期间女儿由胡某抚养。
然而,徐某并未履行判决送交孩子。胡某申请强制执行后,徐某经法院通知仍不履行,并将孩子藏匿至亲戚家,且频繁更换居住地,抗拒执行,也不配合胡某提起的离婚诉讼。人民法院执行预拘留、预罚款等措施,并积极做好释法明理、家庭教育指导等,最终敦促徐某将孩子移交。
遗弃未成年子女,绝不是简单的家庭私事、琐事。另一起案例中,刘某某与妻子离婚,并约定孩子由刘某某直接抚养。然而,此后刘某某多次以到外地出差、与前妻发生矛盾等为借口,故意将孩子弃置在幼儿园、学校、地铁站等场所,经民警、老师等多次训诫、规劝未果。
2019年5月,刘某某将孩子遗弃,民警接警后将孩子接至派出所生活多日,刘某某因此被处以治安拘留六日。但刘某某不思悔改,又于同年9月再次故意不接孩子放学,并不听规劝,孩子又被民警接至派出所生活多日。刘某某因涉嫌遗弃罪被刑事拘留。经过审理,法院以遗弃罪判处刘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
在其他案例中,父亲将未成年子女的款项作为首付款购买房屋,但未按照约定登记在子女名下,侵害子女的财产权益,人民法院依法判令父亲向子女返还财产;初中学生因亲生父母信息不明,中考报名遭遇阻碍,人民法院与多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依法为其确定监护人……
最高法表示,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以司法裁判推动家长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推动“六大保护”协同联动、融合发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造温暖的港湾。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湖北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沈阳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黑龙江通报6起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
- 对骗保行为“零容忍”!国家医保局首次公布个人欺诈骗保典型案例
- 以假充真、销售过期食品……这些案例警示切勿在校园餐上动歪脑筋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 “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 国家医保局公布7起个人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机动车环境监管典型案例
- 公安部公布5起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典型案例
- 上海法院探索在线办理仲裁财产保全机制
-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如何系紧“安全带”?
- “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一审公开宣判:主犯陈继志被判有期徒刑24年
-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 大成刑事汇第26期-大成总所刑事专业组死刑复核阶段辩护培训会第二期在京举办
- 最高法发布非法行医类犯罪典型案例
- 适应企业合规发展要求 完善单位刑事归责理论
- 中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一棵小葱”艺名归属之争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