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检察机关今年一季度批捕诈骗犯罪10923人
651新华网2023-05-06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冯家顺、刘奕湛)记者6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3年一季度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2位;提起公诉18146人,在所有罪名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冯家顺、刘奕湛)记者6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3年一季度全国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2位;提起公诉18146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5位。
据介绍,当前诈骗犯罪在形式、组织、手段上呈现出新特点。首先,诈骗犯罪形式不断翻新。除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套路贷诈骗等传统常见多发的诈骗类型外,养老诈骗、医保诈骗、收藏品诈骗等新类型诈骗不断涌现,涉及面广,多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此外,组织化、规模化特征明显。检察机关起诉的诈骗案件中,五成以上为共同犯罪。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有的以所谓“合法公司”为掩护,租用高档写字楼,设立多个部门或岗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招聘,采用企业运作模式管理。
同时,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隐蔽性强。从办案情况看,实施诈骗场景开始更多向互联网转移,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被用于实施诈骗的各个环节。传统的现金交付逐渐转变为利用网上银行、支付平台转账。有的通过网络单线联系,互不见面,进行流水线式的诈骗活动。
最高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上述案件特点和反映的问题,下一步,检察机关在依法打击诈骗犯罪的同时,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类案监督,推进社会综合治理。与公安机关建立重大案件会商机制,主动加强与金融、电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常态化联系和实质性协作,推动形成惩治网络犯罪的系统合力。同时,完善追赃挽损协调机制,努力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文明行天下——第十二个“全国交通安全日”观察
- 全国首部湖泊总磷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出台
- 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将于12月1日启动
- 今年10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727.0万件
- 湖北襄阳一家医院被举报“贩卖出生证明”:已有6名犯罪嫌疑人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 维护农村妇女涉土地合法权益 最高检、全国妇联发布典型案例
- 检察机关依法对何泽华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案提起公诉
- 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原四级职员刘开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全国公安机关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第三次推进会召开
- 2022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7万余件
- 怎样解决网购中的“赠品问题”
- 公安部公布10起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典型案例
- 反诈短视频播放量超两亿 反诈横幅“有趣又有灵魂”
- 最高法:我国人民陪审员超33万人
- 山西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原副主任王宇鸿被开除党籍
- 民政部将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
- 咨询费动辄几千元至数万元 高考志愿填报成了桩热门生意
- 律师公益 | 心怀法治信仰 传递公益力量
- 入职后有名无实 先参加高价培训……毕业求职的这些“坑”请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