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国法院完成信用修复超40万人次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冯家顺、罗沙)今年一季度全国法院新纳入失信名单39.42万人次,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同时完成信用修复超40万人次,失信名单人数延续了2024年的负增长趋势。
这是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据介绍,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的主要手段就是删除失信信息。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提前删除失信信息,及时帮助其修复信用。
最高法执行局局长黄文俊在会上表示,2025年第一季度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立审执协调”机制运行更加顺畅,打击失信和规范执行齐头并进,助力激发市场活力。
法院执行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关乎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兑现,关乎司法权威和公信力。最高法研究室主任周加海介绍,2024年全国法院共执结911.82万件案件,执行到位金额超过2万亿元,积极推动将胜诉当事人“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服务法治社会、诚信社会建设。
据悉,人民法院今年一季度执行完毕率44.32%,执行到位率56.74%,双双保持高位。同时,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间72天,环比稳步缩短。
交叉执行是最高法持续推进执行改革的重要举措,即通过运用督促执行、指令执行、提级执行、集中执行、协同执行等方式,有效防止权力、关系、人情干扰,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
权威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至今年3月末,全国法院交叉执行案件近30万件,取得实质进展或化解近15万件,执行到位金额近1600亿元。
最高法当日还发布了6件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这是自2010年指导性案例制度建立以来,最高法首次发布执行实施专题指导性案例,涉及提级执行、集中执行、指定异地执行等交叉执行方式的运用,执行立案前保全扣划措施的适用等,有效满足司法实践需要,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 上一篇 捍卫英烈荣光!法律这样守护烈士权益
- 下一篇 以假乱真的AI诈骗,如何防范?
相关文章
-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效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 审结54万余件!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质效持续提升
- 一季度全国法院完成信用修复超40万人次
-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原正厅长级干部唐林一审被判十二年九个月
- 2025全国公安清明诗会将于4月4日上午10时举行
- 虚构交易擅自改变信用卡消费信贷功能 五人开发信用卡套现App被判非法经营罪
- 医保中心能否讨回交通事故垫付费用? 上海法院判决:可向第三人追偿
- 2024年全国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69万件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施行半年初见成效 清朗网络空间 助力健康成长
- 最高法发布11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典型案例
- 网游“过脸”当生意,触犯刑律担责
- 山西“订婚强奸案”二审维持原判 审判长回应焦点问题
- 习近平出席第二十五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并致辞
- 名校毕业生求职当保姆暗藏玄机
- 拍案丨1个网站,2人团伙,盗售30多万部影视资源!这案子判了
- 5月16日律界之声新闻速递
- 大成刑事汇第15期—“反洗钱法修改与金融辩护”研讨会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