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记者罗沙、齐琪)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3件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和指引作用,展现人民法院守护生态安全、推动绿色发展,严厉打击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的坚定决心。
据介绍,人民法院近年来依法加大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此次发布的案例中,吴某友、邓某等人在未取得建筑垃圾消纳批准手续、未采取环保防护措施情况下,将上海多处建筑工地的4800余吨混合垃圾运至江苏省启东市的两处废弃鱼塘,进行倾倒并覆土掩埋。人民法院对吴某友、邓某等人依法从重处罚,具有较强的警示教育作用,将有力震慑类似情况的发生。
人民法院坚持对生态破坏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贯彻落实全面追责原则,对破坏生态违法犯罪行为人依法妥善协调适用刑事、民事、行政责任,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案例中,袁某勤伙同他人非法从事跨省收集、倾倒、堆放危险废物铝灰的违法犯罪行为,且将铝灰堆放在汾河入黄口附近流域,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人民法院在依法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通过依法审理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判令行为人承担相应的环境损害责任,充分体现了对违法犯罪行为人全面追责的司法态度。
同时,人民法院依法支持和保障行政机关依法追究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案例中,某珍珠商行虽然取得进口许可,但是进口的大凤螺贝壳因脏污、有异味被鉴别为固体废物,被大鹏海关责令退运并处以罚款。人民法院依法支持海关执法行为,阻止固体废物入境,这一举措既对商家在进口货物、物品时必须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尽到审慎注意义务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也为捍卫国门生态安全筑起司法防线。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贵州通报9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 学生在校受伤,责任如何判定?最高法发布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
- 审结54万余件!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质效持续提升
-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原正厅长级干部唐林一审被判十二年九个月
- 最高法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 湖南通报6起重点领域公共资源交易腐败典型案例
- 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 涉及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类型
- 最高法发布第44批指导性案例
- 青海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学民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
- 有人利用“颜值检测”软件窃取人脸信息 法院认定人脸信息属于“公民个人信息”
- 中国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连舸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贵州两名省管干部被“双开”
- 26万元货物被毁快递公司仅愿赔2000元 法院判定需赔偿16万元
- 云南省高院发布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 机酒全包、月入过万?令人心动的海外高薪工作实为电信诈骗帮凶
- 预付卡不能成“预亏卡”
- 于兴泉:浅议公司商业秘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