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丨最高法发文对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作出规定
2158新华网2023-08-15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记者齐琪)为贯彻实施民法典绿色原则和生态环境侵权责任制度,系统解决生态环境侵权民事纠纷案件中的证据规则问题,最高人民法院15日发布司法解释,推动生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记者齐琪)为贯彻实施民法典绿色原则和生态环境侵权责任制度,系统解决生态环境侵权民事纠纷案件中的证据规则问题,最高人民法院15日发布司法解释,推动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在当事人举证、证据调查收集、认定、采信等方面的规范化。
这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共34条,主要包括适用范围、举证责任、证据的调查收集和保全、证据共通原则、专家证据、书证提出命令、损失费用的酌定等内容。
对于被告的举证责任,规定明确,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被告应当就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被告主张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承担举证责任。
“因果关系是确定生态环境侵权是否成立的最关键要件,规定将因果关系不存在的举证责任分配给被告,旨在平衡原被告的举证能力,有利于被侵权人及时有效获得司法救济。”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刘竹梅介绍。
此外,由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的专业性、复杂性,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定性不易、定量更难”这一问题,规定明确:对于环境污染责任纠纷、生态破坏责任纠纷案件,损害事实成立,但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数额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结合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损害的程度、被告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以及过错程度等因素,并可以参考负有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意见等,合理确定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数额。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机动车环境监管典型案例
- 建设项目损害公共利益怎么判?最高法发布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生态环境部回应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热点问题
- 传承中华美德 最高法发布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 推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落地落细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 最高法发布新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司法解释
- 严打串通投标犯罪,最高法、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案例
- 最高法:坚决依法严惩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以法治利剑守护未成年人安全
- 学生在校受伤,责任如何判定?最高法发布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
- 通讯|“今天,我目睹了民主的运作”——记发展中国家议员观察中国基层立法工作
- 云南省科协原党组书记张泽军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春节期间全国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0.9%、14.3%
- 2023年1至11月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网络犯罪28万人
- 青海部署开展涉环境资源类犯罪立案监督专项行动
- 最高检等三部门发布7件依法严惩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典型案例
- 用医保卡开药再倒卖,医保诈骗背后的黑灰产业链
- 新华时评|莫让谣言搭上AI“快车”
- 影视剧频遭短视频侵权 平台以“技术中立”推卸责任 专家建议提高短视频平台侵权赔偿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