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能买入学资格?小心这种“陷阱”!
1339新华网2023-12-01
新华社天津12月1日电(记者白佳丽)花钱就能购买入学资格、就业资格?孩子就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更理想的工作?日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虚假宣传有
新华社天津12月1日电(记者白佳丽)花钱就能购买入学资格、就业资格?孩子就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更理想的工作?日前,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虚假宣传有能力为客户办理入学或安排就业,以收取就业考试培训费等费用为由,骗取他人钱财。
案件查明,2018年11月至2019年,被告人李某、王某相继注册成立3家教育科技公司,虚假宣传有能力为客户办理入学或安排就业。在两人授意下,被告人张某等4名公司管理人员,安排业务员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向不特定人群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并组织客户进行“面试”“培训”等,制造该公司正在为客户安排就业、办理入学的假象,诱使客户支付高额费用。随后,以各种手段拖延退款时间,从而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
自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间,该团伙共骗取60余名被害人共计1400余万元。经被害人报案,6名被告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法院最终认定,李某等6名被告人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至14年不等,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至80万元不等。责令被告人李某、王某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并收缴被告人退缴在案的赃款,以及查封、扣押、冻结被告人的财产。
法官提醒,家长和学生均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就业观念。要以有关部门发布的官方招生、招聘政策为准,切勿轻信任何社会人员的“牵线搭桥”,以免上当受骗。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刷刷牙就能瘦”,为啥有人信? 记者调查伪科学话术与焦虑营销下的减肥陷阱
- 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提醒消费者警惕“退保黑产”陷阱
- 中消协:牢记“三不原则”远离网络购物陷阱
- 当心!“取暖神器”背后的安全陷阱
- 如何避开“付费内推”等求职陷阱?教育部支招
- 花钱能买入学资格?小心这种“陷阱”!
- 打赢游戏拿奖金?合法外衣下的赌博陷阱
- 警惕“培训贷”套路涉世未深大学生 6名学生讲述落入“培训贷”陷阱经历
- 拍案|“高薪就业”还是“无底陷阱”?警惕跨境电信网络诈骗“黑手”伸向高校毕业生
- 不法中介为何劝客户把房贷置换为经营贷?隐藏高额收费陷阱 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别上当
- 中伦文德律所创始人陈文:从泽连斯基白宫受辱看世界新变化
- 6月26日律界之声新闻速递
- 人民网“求真”栏目 养老诈骗套路多,这些骗局须警惕
- 为法治,初心一如来时路——访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陈文律师
- “自作聪明”投假案 “火眼金睛”擒真谍
- 汇聚合力 提升质效——高质量审议办理代表议案建议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 春季火灾警示!这四大关键“隐患”要重点排除
- 绿水青山间书写生态法治时代答卷
- 净化农资市场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农用生产资料违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