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平台频现“幽灵民宿”,消费者“踩坑”叫苦不迭
原标题:因实际地理位置不佳而标注虚假地址,两地相距几公里甚至更远
旅游平台频现“幽灵民宿”,消费者“踩坑”叫苦不迭
专家指出,这种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平台应加强审核和日常监管
“为什么连地址信息都不能说清楚?感觉被骗了!”近日,到安徽合肥旅游的王女士通过某旅游平台预订了5月20日的房间。但当天她到了地方后发现,房间的实际地址与网页上标注的地址并不相符,而且相距很远。进入夏季旅游高峰,记者调查发现,使用假地址的房源依然潜伏在一些旅游平台,给消费者出行带来困扰。
“页面信息显示,房源在恒大水晶国际广场,我出发前联系民宿老板,得到的也是同样回复。”王女士说,5月20日,她到达恒大水晶国际广场后,才被告知需要加民宿老板微信获取房间的具体地址。打车2公里后,她按照民宿老板发来的视频指引,才在一处商业综合体里找到了自己预订的房间,“七弯八拐才找到,很费劲”。
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发现,不少消费者投诉预订民宿时遭遇实际地址与预订页面标注地址不相符的情况,有的消费者甚至反映页面标注地址与实际地点相差十几公里。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部分民宿等住宿类产品存在地理位置不佳等情况,一些经营者动起了“歪脑筋”,利用旅游平台审核漏洞,在房间地址这个关键信息上“做文章”,“幽灵民宿”由此产生。此类房源一般强行“傍上”当地著名地标和热门商圈,甚至使用假名在平台上线,房源照片往往还有深度“美颜”的痕迹。
“预订页面房间的图片很好看,但到了之后发现实景与图片相去甚远。而且卫生也没有打扫,地上还放着两瓶喝过的矿泉水瓶。”王女士当即选择另觅住处。
“地址信息是房源需要注明的关键信息,如果房间经营者提供的是虚假地址,则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标明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则表示,“幽灵民宿”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遭遇“幽灵民宿”,可以及时止损、拒绝入住。若遇到由此产生的纠纷,消费者可以与房间经营者进行交涉、协商处理;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可向平台或者当地消协组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对记者表示,房源上线后平台应当负起筛选房源的责任,按照平台既有规则对房源进行严格审核,并加强日常监管。若审核流程存在漏洞,应当及时修复、调整。“民宿经营者应该诚信经营,并用优质的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好评,而不能以欺骗手段来获利。”张晓军指出。(记者赵琛 实习生钟力津)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售票平台强制退票岂能赔代金券了事?
- 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有关负责同志就《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征求意见稿)》答记者问
- 令消费者担心的预制菜,出路何在
- 机票退改签政策苛刻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踩坑 记者调查机票退改高手续费问题
- 消费者遇“照骗”,商家与平台均有责
- 网购酒店套餐遇照骗 消费者应留存证据依法维权
- 盗用他人直播内容销售劣质商品屡禁不止 专家:以技术迭代完善平台监管实现盗播内容溯源
- 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提醒消费者警惕“退保黑产”陷阱
- 宁夏将实施四大专项行动为消费者权益护航
- @平台企业,市场监管总局对合规管理有新指引
- 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如何系紧“安全带”?
-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拟表彰对象公示
- 最高检:持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办案力度
- 云南通报2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
- 开发科研助理岗实现就业与科研双赢
- 湖南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马成律师团队:宣告缓刑后的三种常见情形及法律后果
- 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