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执结全市首例司法“购碳”执行案件
新华社重庆8月15日电(记者周闻韬)8月14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通过被告购买碳汇进行环境替代性修复的方式,执结该市首例司法“购碳”执行案件。该案为环境资源审判案件的胜诉权顺利“变现”探索了新路径。
2021年4月28日至5月19日,袁某、龙某某在明知自身未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雇请工人采伐立木蓄积共计34.1052立方米的速生桉。经专业机构鉴定,袁某、龙某某滥伐林木造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总价值为69131.3元,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恢复)费用15089元。
公益诉讼起诉人、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认为,林业资源是生态多样化和生态平衡的环境基础,袁某、龙某某的行为对林业资源造成损害,破坏了生态环境,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案件审理中,经重庆五中法院主持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袁某、龙某某连带赔偿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费69131.3元,用于购买等值的“碳惠通”项目自愿减排量进行替代性修复;被告袁某、龙某某连带赔偿生态环境修复费15089元,向检察机关支付本案产生的生态环境资源损害鉴定费25000元,并在市级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8月14日下午,经被告自愿申请,重庆五中法院决定同意被告申请,由被告购买等值的“碳惠通”项目自愿减排量进行替代性修复。至此,本案调解协议所有内容得到全部履行。
据悉,2021年10月,重庆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发上线重庆“碳惠通”平台,是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据案件主审法官介绍,该案在具备司法购碳条件的前提下,发挥能动司法作用,探索出一条环资公益诉讼案件的胜诉权保障新路径。目前,“碳惠通”平台已设计完成与司法碳汇配套的支持软件,并即将上线林业碳汇项目,将进一步助力环境资源保护工作。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税费优惠不容骗享!税务部门再披露4起偷税案件
- 三部门首次对全国3.9万多名司法所长全覆盖集中培训
- 司法部发布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
- 最高法发布新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司法解释
- 两高司法解释降低商标标识犯罪、假冒专利罪等入罪门槛
- 谁在贩卖我们的个人信息?——三起案件揭开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黑灰产业链
- 公安机关公布10起涉敏感案事件等领域网络谣言案件
- 38项措施让公证服务更便利!司法部部署开展“公证规范优质”行动
- 2024年全国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69万件
- 数说两高报告:看司法为民的力度和温度_2025全国两会大型融媒体专题_新华网
- 胡常龙:永葆初心使命 践行法治思想
- 7月20日律界之声新闻速递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行长田惠宇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互联网医院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 赠品不能成为促销保价规则中的“变色龙”
- 新华解码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7月施行 聚焦哪些群众关切?
- 人民法院2022年一审审结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案件3.2万件
- 用搜索引擎 竟搜出来一堆“李鬼网站”
- 刘宏伟律师:为什么律师职业比较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