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界之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来自三个北京公安执法场所的探访见闻

837新华每日电讯2023-12-04
  既是法治新载体 又是为民新窗口  来自三个北京公安执法场所的探访见闻  从过去一间办公室、一位老民警、一张纸质表格,到如今占地5500平方米独立院落、应用自主研发

  既是法治新载体 又是为民新窗口

  来自三个北京公安执法场所的探访见闻

  从过去一间办公室、一位老民警、一张纸质表格,到如今占地5500平方米独立院落、应用自主研发智能保管系统、组建起一支中队力量的管理架构……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建设迈出质的飞跃。“打造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物的看守所’,是司法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让公安执法规范化有形呈现。”昌平分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倘绍奎说。

  全国法制宣传日前夕,记者走访北京市公安局多部门发现,执法办案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等在内的公安执法场所不仅成为规范执法的阵地,也成为法治公安建设载体和诠释执法为民情怀的窗口,“方寸之间”形成了具有首善标准、首都特色的法治公安生动实践。

  “物的看守所”建起“明白账”

  在昌平分局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民警带记者探访了涉案财物从交接、核对、采集信息到盘库、管理、监督的全流程。在涉案物品登记接收区,全息信息采集仪器可以对需要移交中心入库的涉案物品一键获取尺寸、照片、重量、时间等信息;同时,中心个性化定制4类155组智能保管柜“一案一档、一物一码”,每个柜机均实现与RFID物联网子系统联通,实现精准定位、自动盘库,既减轻工作量,又能确保物品绝对安全。

  倘绍奎介绍,中心于2022年1月正式启用,一改过去涉案财物管理各环节可能出现的不规范、效率低、存不下等问题,实实在在建起“明白账”,确保涉案财物“扣得准、管得好、出得去”,并不断完善规范有序、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涉案财物管理模式,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执法公信力。

  据统计,启用以来,管理中心规范处置3.4万余件涉案财物,实现入库、保管、处置全程零风险。在全市层面,北京市公安局已建成市区两级17个智能化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和基层队所465个涉案财物保管室,打造了全覆盖的“物的看守所”。

  2.0版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职能“再延伸”

  如果说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是新时代首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工程”,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则是其中的“龙头工程”。目前,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升级,全面迈入2.0时代。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引领地位。”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副总队长刘彦说,今年以来,市局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突出“让办案更好更快”的执法理念,聚焦高安全、高聚合、高质量、高智慧、高效能“五高”标准,在全国率先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建设,有力推进了各项执法办案工作。

  朝阳分局法制支队民警郑建宇以“六个延伸”向记者介绍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2.0建设给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带来的新变化——即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从刑事案件向治安案件延伸、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向被侵害未成年人延伸、从办案过程中向执法全流程延伸、从单一办案力量向专业法制案审力量介入延伸、从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本人训诫帮教向对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和责令接受家庭教育延伸、从打击违法犯罪向深化社会治理延伸。

  在今年办理的一起涉未成年人在私人影院被侵害的案件中,未满16岁的被侵害人小文(化名)平时与家长沟通不畅,与“社会上”的朋友也存在实施不良行为,是一名“问题少女”。

  受理案件后,朝阳分局迅速启动未成年人案件“一站式”办案模式,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司法社工站等介入案件办理,使案件快速高效办结。但这并不是终点,民警、检察官、社工通过开展后续的心理救助和帮助教育,不仅引导小文走出心理阴影,也规劝其切断了与不良行为朋友的联系,生活逐步回归正轨。

  同时,办案民警还对小文的父母开展了家庭教育指导,唤回缺位的家庭监护,使其家庭成员之间能够进行有效、良性的沟通,积极给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办案单位会同相关部门对涉案场所进行了清查整治,做实溯源治理。

  一次救助,长期关怀。“是民警叔叔、检察官阿姨和社工姐姐的帮助让我成为了更好的人。”小文说。

  依托“服务+科技”打造群众满意“网红”窗口

  不同的公安执法场所虽有着不同的功能,但始终坚持体现公正执法为民的不变底色,也让老百姓对新时代警务发展可知可感。

  “整体感觉非常好,不管是窗口还是照相室都能体会到亲切热情的服务!”在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分中心,一进门的“意见簿”上写着群众的感言。

  记者走访下来就可窥见群众的满意度来自哪里:大厅明亮宽敞,志愿者热情周到,等候区不仅配备了母婴室、无障碍卫生间,还提供免费文印、自助照相、图书阅览等近20项便民设施和举措;窗口区域,出入境、人口、治安、交通等各部门132项公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列入,是北京全市进驻事项最多的专业分中心。

  民警王祎告诉记者,在最大化实现“一窗通办”的基础上,分中心还依靠科技赋能实现窗口“潮汐可调度”。据介绍,在今年2月至3月的护照办理高峰期,分中心办理量达到日均1100人次左右。调度机制随之启动,14至15个窗口全部“变身”出入境业务办理窗口,即使在下午4点30分“取号”,也能在6点前结束办理,没有出现滞留情况。

  记者注意到,这一智能高效之举甚至成为很多群众主动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办证攻略”,越来越多的群众到此感受公安窗口为民服务的温度与力度。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分中心已为企业和群众办理业务9.5万余件,获评“第二批首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

  方寸之间,尽显法治与规范。“执法场所这片小天地,承载了法治公安建设的生动实践,固化了规范执法的行为理念,激发了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见证了首都公安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行的印记。”刘彦表示,要不断建设好、使用好各类执法场所,创机制、强内涵、优模式、提质效,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让公安法治精神可见、可感、可触摸,为首都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记者鲁畅)

来自三个北京公安执法场所的探访见闻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