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界之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5月24日律界之声新闻速递

2808律界之声2022-05-24
  考证乱象调查:考证机构场下“忽悠”,吹嘘夸大狂割“韭菜”  作者:赵丽新闻来源:法治日报  花了400多元,经过11天的网络培训和考试后,广西某高校新

  考证乱象调查:考证机构场下“忽悠”,吹嘘夸大狂割“韭菜

  作者:赵丽新闻来源:法治日报

  花了400多元,经过11天的网络培训和考试后,广西某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张晓玲取得了一份“商业视觉传达中级证书”。

  2017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明确对职业资格实行目录清单式管理;此后更新的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包含72项职业资格,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9项,技能人员13项。目录内72项职业资格均明确了实施部门或单位,除此之外,任何机构或者单位不得再自行设置实施职业资格。

  “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最后到手一张‘山寨’证书。”张晓玲很是懊恼。

  随着就业形势日渐严峻,证书颇受求职者青睐。似乎只要拥有多个证书,就能为求职者添上一只无形的“金手指”,让其求职道路更加平坦。一些运营商和培训机构抓住商机,以“病毒营销”的方式吸引众多求职者加入“考证大军”。

  “人才缺口40万、学历不高也能考”“官方认证,月入过万”“1元报名训练营、不限学历、考过即发证书”……各种名目繁多的技能证书报考广告令人眼花缭乱。然而,这些证书真的是“国家认证”吗?求职者花了大量金钱和精力获得的证书真的物有所值吗?

  为给求职增添砝码,耗费精力盲目考证

  张晓玲还有两年大学毕业,为了给自己未来求职时增加一些砝码,她决定多考几个证。

  一个宣称“培养高级商业视觉传达人才”的训练营广告吸引了张晓玲的注意,尤其是那句“11天免学费培训、考过即可申请技能认证证书”的广告词。考虑到既能免费拿证又能学习技能,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训练营以线上网课的方式进行,参加完11天课程后,张晓玲被告知可以花50元办理结业证书。而如果想要获取技能证书,则需重新交纳400多元费用申请考试才能办理。

  “不能让11天的时间精力白白浪费了。”她心想,于是交了400多元,拿到了这张“商业视觉传达中级证书”。

  然而拿到证书后,她查询发现,该证书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里,只能在训练营指定的培训分会网站上查到,并且她在首次查询证书时查到的竟然是别人的证书信息。

  与张晓玲持同样心态的人并不少。山东某大学金融专业研究生阳澄澄也曾是“考证大军”中的一员。

  早在2016年,刚入学的阳澄澄就被朋友“忽悠”带去大学城附近某教育机构“旁听”。在这场旁听会上,宣讲老师慷慨激昂地向在场学生灌输“多一个证书就多一条出路”的观点。宣讲会结束后,阳澄澄当场就花1000多元报名“会计从业资格+计算机等级证书全能保过班”。而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被取消。

  如今回想自己花重金报考的多项证书是否为求职增光添彩时,阳澄澄说:“用人单位更看重个人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实际面试时根本没人关注求职者拥有多少证书。”

  对于当时自己为何盲目考证,阳澄澄反思道:“主要还是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所以才会疯狂考证,希望能给未来增添一份筹码。并且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我在潜意识中觉得只要拥有某项证书就是拥有某项能力的有力证明。”

  考证机构场下“忽悠”,吹嘘夸大狂割“韭菜”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证大军”,无形中催化了考证机构的发展。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考证机构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随意开展培训报考和发证等业务。

  打开各类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以“考证”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记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考证广告。这些广告多数都在吹嘘得到证书后的就业前景,承诺证书“可挂靠”“有补贴”“行业人才缺口很大”等。

  记者点开某文化公司的“心理咨询师训练营”课程,点击报名链接后,机构老师简单询问记者的学历和专业后便开始推销课程:“该证是全国统一认可、含金量高。现在招收的是针对备考周期特制班型,签订学习保障协议,考试不过免费重修。”

  紧接着,对方又称免费提供资料,并持续给记者发送有关证书的就业前景、薪资待遇、含金量和用途介绍等信息。

  见记者有些心动,对方随即推荐了一款名为《心理咨询师名师护航班培训》的课程,称原价5980元,现享受3300元成人助学金,减免后最终价格是2680元。未等记者回复,对方再次承诺,若没有通过考试,可以选择免费重修,直到考试通过为止。

  另外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买心理咨询师课程,可以附赠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通过率95%以上。

  “考前,我们会有一些真题、押题发给您。我们可以给学员推荐就业,像工作半年的,每个小时可以达到200元左右,工作一年以上的,每个小时可以达到500元以上。”上述负责人说。

  当记者询问“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的颁发机构是哪里时,对方避而不答。

  上述负责人还向记者推荐了公共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等证书,称这些证书无法通过个人方式报考,只能通过机构。这意味着,如果记者想要获得其中一张证书,需花费近3000元。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考证机构在宣传时采取的营销套路是:先通过网页推送和宣讲广告承诺提供免费或价格较低的培训,再由机构统一安排考试,最后收取费用考证。而从报名到考试领证,这一系列流程中的不少“可操作”空间为损害考证人员利益埋下了隐患。

  江苏某技校学生王娟今年年初花1200元通过某教育机构报名“保育员证书”的考试培训。结果,到手的证书让王娟大跌眼镜:“这个在线学习证书,去幼儿园和托儿班求职时,都不被认可,招聘方只认可国家职业技能证书。而且也不像考证机构当初宣传的那样,能够领取补贴。”

  经过多方求证,王娟才发现,她取得的证书是由某协会颁发的“山寨”资格证。

  还有考证者报考了最近较火的“全媒体运营师证书”。前期接洽时,机构向学员承诺证书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发,考试由机构统一安排。可有考证的学生告诉记者,最终到手的并非印着全媒体运营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是一本蓝色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并不权威。

  在这条利益链中,还有一些隐匿在背后的专业造假机构——印刷店。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一些“个性化定制”印刷店可以承接证书制作业务,不过只能通过第三方平台联系。

  记者以制作“教师资格证”为由咨询某快印店,对方称制作过不少“教师资格证”,若要做其他证书,只需提供样本,保证“高仿九成”,价格为240元一份。此外,该店还承接批量制作业务,价格更低。

  建立市场淘汰机制,规范人才评价秩序

  目前,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两种:准入类与职业技能评价类。准入类证书针对特殊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职业评价类证书则可以证明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水平。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火爆网络的许多证书,并不属于以上两种类型、国家认证的权威证书。考取了这些证书的人,也没有因此获得从业资格或遭遇没有证书就无法从业的限制。

  为了规范人才评价市场秩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3月印发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报,已关停两个发放“山寨”证书、谋取不法利益的“山寨”网站。

  其中一个冒用“中国人事考试网”网站名称和单位标识,其网址及页面内容与人事考试中心官方网站网址高度相似,存在故意混淆概念、误导社会的行为。该假冒网站借助人事考试中心名义发布虚假信息、收集考生个人信息、涉嫌非法销售伪造认定职业资格证书,涉嫌欺骗欺诈考生等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个假冒网站为“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该网站违规使用国徽标识,在网页左上角标注“工信部已备案”“官方认证”等欺骗性字样。该网站“中心概况”栏目抄袭人事考试中心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有关信息,“证书查询”栏目涉嫌非法伪造认定资格证书、收集考生个人信息。

  “整治‘山寨’证书,除主管部门严管严抓外,长远来看,还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淘汰机制的作用。职业证书是一种技能评价,国家要把入门的标准建立起来;企业也要建立一些社会标准,让市场去淘汰那些假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丁大建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从考证者的角度提出建议,要摆脱“证书崇拜”,首先要对准入类职业资格与社会化的职业技能考试有清晰认识;其次要转变对学历、证书与能力的认识。(文中张晓玲、阳澄澄、王娟均为化名)




 

  多地检察机关开展防养老诈骗宣传活动,守护好老人“钱袋子”
作者:欧佳华 雄才齐 夏进勇 季捷 蒋群新闻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图①:近日,湖南省凤凰县检察院干警前往当地阿拉营镇开展预防养老诈骗宣传活动,面对面向群众揭露养老诈骗的不同“套路”。 本报通讯员欧佳华 雄才齐摄

  

  图②: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干警将“养老防骗小贴士”带进社区核酸检测点,现场普法,引导老年人自觉抵制养老诈骗骗局,守好“钱袋子”。 本报通讯员夏进勇 季捷 蒋群摄





北京一网吧私自营业致疫情传播扩散 老板被刑事立案调查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4日电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24日在其官方微信发布针对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曾于5月19日在通州区台湖镇易龙网吧上网,造成新冠肺炎传播的情况通报。

  经查,5月10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了在全市范围内继续暂停互联网上网等场所经营活动的疫情防控要求,该网吧老板侯某(男,59岁)在明知相关疫情防控要求的情况下,躲避监管违规经营,且不落实扫码、测温、消杀等疫情防控措施,造成了疫情传播扩散,目前在该网吧上网的人员中有3人确诊,31名密接人员被采取隔离措施,网吧所在村540余户、4800余人被封控管理。5月23日,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已吊销该网吧《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通州公安分局已对侯某刑事立案调查。

 

责任编辑:小叶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