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公布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支持全面创新典型案例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熊丰、杨湛菲)盗录传播院线电影、制售假冒品牌化妆品、利用直播带货售假……公安部19日公布一批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支持全面创新典型案例。
打击盗录传播院线电影犯罪典型案例。2023年1月,按照公安部部署,浙江、辽宁、山东公安机关紧密协作,在版权管理部门大力支持下,破获“1·25”盗录传播春节档院线电影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8人,捣毁非法网站、App、网店32个,查获盗版《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电影45万余部,及时遏制春节档院线电影盗录传播风险。
打击侵犯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8月,北京市公安机关破获“8·18”制售假冒北京环球度假区文创产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现场查扣仿造的文创产品4.6万件、假冒商标标识7.7万件,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合法权益。
打击制售假冒品牌化妆品犯罪典型案例。2023年1月,吉林省通化市公安机关破获“7·11”制售假冒品牌化妆品案,打掉一个租用民房设立生产窝点、使用假冒包材加工生产假冒国内知名品牌化妆品,通过网络对外销售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现场查获假冒品牌化妆品6.6万支,有力保障化妆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打击妨害地域特色经济发展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9月,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公安机关破获“9·20”制售假冒品牌滑雪设备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5人,查扣假冒品牌滑雪运动装备6000余件(套),半成品1万余件(套),服务“冰雪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击侵犯高科技设备专用软件著作权犯罪典型案例。2022年1月,上海市公安机关破获“1·5”侵犯高科技设备专用软件著作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打掉一个利用技术破解手段盗版高科技设备专用软件的职业犯罪团伙,查扣存储涉案盗版软件的服务器等30余台、破解工具700余个,切实保障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合法权益。
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还包括打击侵犯农产品地理标志、打击利用直播带货售假、打击制售假冒品牌消防产品、打击侵犯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日化用品犯罪等。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黑龙江通报6起惩治诬告陷害典型案例
- 对骗保行为“零容忍”!国家医保局首次公布个人欺诈骗保典型案例
- 以假充真、销售过期食品……这些案例警示切勿在校园餐上动歪脑筋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 “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公开曝光第二批典型案例
- 国家医保局公布7起个人骗取医保基金典型案例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机动车环境监管典型案例
- 公安部公布5起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典型案例
- 建设项目损害公共利益怎么判?最高法发布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 传承中华美德 最高法发布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 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将于12月1日启动
- 6月28日律界之声新闻速递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原书记李建平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一审宣判
-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效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受权发布)社会保险经办条例
- 关于我们
- 6月5日律界之声新闻速递
- 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黄志伟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关注公众号才能开发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