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好评返现”行为应亮明治理态度
商家说好的给好评可返10元现金却只返了10元优惠券,安徽蚌埠消费者李女士被诱导给好评后觉得被欺骗,就找平台维权。平台客服人员表示,平台不支持“好评返现”,希望消费者根据购物的真实感受进行评价。不过,该客服人员表示,如果商家承诺“好评返现”,消费者可以联系商家协商,如协商不成,平台会介入处理。近日,在平台的介入下,李女士收到了10元转账。(6月27日《工人日报》)
由于“好评返现”以贿赂的方式换取好评,对消费者形成了误导,舆论对此现象进行过多次批评。然而在上述案例中,商家不仅继续玩“好评返现”,而且承诺的返现金变成返优惠券,消费者发现自己先被诱导再被欺骗。消费者向平台投诉后,平台先表示不支持“好评返现”,随后又帮助消费者拿到返现。就此来看,商家玩弄了两种把戏,平台演绎出两种态度,这大概就是“好评返现”继续存在的原因。
商家之所以玩先诱导再欺骗的把戏,原因是看到了部分消费者爱占小便宜的弱点,于是就用“返现金”换取“好评”,再用“好评”来吸引、误导更多的消费者下单交易。同时,为了降低“好评返现”的成本,又用返优惠券来替代现金。这样一来,商家就可以更小的成本甚至没有成本就获得“好评”。在这种利益驱动下,使得商家宁肯违反规定也要争取利益最大化。
平台对“好评返现”的态度模糊,很大程度上也是缘于商业利益。平台最看重的是总成交额,而“好评返现”有助于促进成交、提升交易额,使得绝大多数平台对“好评返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出面叫停这种行为。
遗憾的是,部分消费者没有认清“好评返现”的本质,为了区区“小钱”,“出卖”了自己的评价权,对商家或产品做出不客观的评价,助长商家造假,误导更多消费者。某种意义上说,消费者参与“好评返现”也是互相伤害——某些消费者在用“好评”误导其他消费者的同时,自己也可能受到虚假“好评”的误导,成了被欺骗的受害者。
所以,消费者不仅要拒绝参与“好评返现”,还要对这种行为说“不”,尽快向有关部门反映、举报。平台应该对“好评返现”行为亮明自己的管理态度,如果平台一味纵容“好评返现”,就不能确保一个公平、真实、透明、规范的消费环境,长此以往,不仅会有损自身形象,也会导致消费者流失。
从监管角度来看,也要对“好评返现”行为亮明治理态度。去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禁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禁止“好评返现”并有相关罚则。期待该规定早日出台实施,能够对遏制“好评返现”起到强有力的作用。在规定尚未出台前,监管部门也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商家“好评返现”行为严格依法查处,倒逼其规范经营。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 上一篇 毕业生就业对高校招生影响几何
- 下一篇 加强废弃电子物回收利用
相关文章
- 不文明观影行为影响上百观众
- 民生领域侵权频发 规范行为合理维权
- 最高法: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
- 首都机场警方对多起“不理性追星”行为依法处罚
- 毒杀犬只情节严重的涉刑事犯罪 专家解读向他人犬只投放有毒物质行为
- 警惕那些“好奇网友”!这些行为可能会泄密
- 宁夏严打非法挖掘贩卖古生物化石行为
- 深度关注 | 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
- 70.7%受访者期待严惩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等行为
- 公安部交管局将专项整治10种冬季突出违法行为
- 新华调查|作坊生产,线上流通——伪劣兽药生产销售的黑色链条
- 公安机关公开通缉白所成、魏怀仁、刘正祥等10名缅北果敢自治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重要头目
- 中央政法委通报7起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及司法人员不正当接触交往典型案件
- 湖北省通报6起不担当不作为典型案例
- 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11.1万人
- 刑拘!两人为了“抄近道” 竟将明长城挖出缺口
- 通讯|“今天,我目睹了民主的运作”——记发展中国家议员观察中国基层立法工作
- 行政裁决已成市场主体重要的专利侵权纠纷解决渠道
- 公安部公布10起破坏生态环境犯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