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法院网络诈骗类案件近年来首次下降
2489新华网2022-08-01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罗沙)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8月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网络诈骗类案件共计10.3万件,其中2021年案件量同比下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罗沙)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8月1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结网络诈骗类案件共计10.3万件,其中2021年案件量同比下降17.55%,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这份《涉信息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2017.1—2021.12)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国网络诈骗案件共涉及被告人22.34万名。6.32%的网络诈骗案件是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诈骗犯罪。
报告显示,被告人在实施网络诈骗案件时,多以办理贷款、冒充他人身份、发布虚假招聘、征婚交友信息、诱导参与赌博、捏造网购问题、投放虚假广告等方式或话术来欺骗受害人。其中办理贷款的案件占比最高,约占16.71%。从被告人冒充他人身份类型来看,冒充女性占22.2%,冒充熟人占15.53%,冒充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占9.19%,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占7.18%。
报告同时显示,2017年至2021年全国各级法院一审审结的涉信息网络犯罪案件共计28.2万余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些案件共涉及282个罪名,案件量占比最高为诈骗罪36.53%,其次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23.76%。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21年全国各级法院一审新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共计7.2万件,其中2020年同比增长34倍,2021年同比再增超17倍。该类案件涉及被告人共计14.37万人,其中“80后”“90后”占比近九成。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机动车环境监管典型案例
- 税费优惠不容骗享!税务部门再披露4起偷税案件
- 三部门首次对全国3.9万多名司法所长全覆盖集中培训
- 2024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3.7万起
- 刺青馆给15岁女孩文身赔偿6000元 法院:未成年人文身,自愿也不行
- 海淀法院发布白皮书剑指“大厂”内部贪腐
- 最高法发布新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司法解释
-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效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 北京“打假警队”:守好知识产权保护“最后一公里”
- 最高检:最大限度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 5月31日律界之声新闻速递
- “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带来哪些法治获得感?
- 高永香律师
- 数字科技赋能文化自信
- 新华调查|“消失的黄金”事件追踪:如何让投资更安心?
- “红通人员”周权回国投案
- 走私犯罪高发势头得到持续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