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3300余人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高敬)记者19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当天河北、江苏、内蒙古、西藏、新疆5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情况。至此,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工作全面完成,共追责问责3300余人。
2020年5月至2022年6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六批完成对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五矿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铝业集团、中国黄金集团、中国有色集团等6家中央企业的督察反馈,同步移交158个责任追究问题。
经汇总分析,31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督察移交的135个责任追究问题共追责问责3035人,含厅级干部371人(其中正厅级干部93人),处级干部1244人(其中正处级干部594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09人(涉及厅级干部108人、处级干部576人),诫勉782人(涉及厅级干部108人、处级干部377人),其他处理744人。
国务院国资委和6家中央企业对督察移交的23个责任追究问题共追责问责336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83人,诫勉63人,其他处理90人。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严格责任追究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督察整改工作和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总体看,第二轮督察移交问题追责问责工作注重追究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为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推动督察整改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督察整改是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环节,是检验督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5月,第一轮督察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总体完成率超过97%,第二轮督察明确的216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61%。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 上一篇 辽宁通报5起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例
- 下一篇 防治校园欺凌,校方该承担什么角色?
相关文章
- 惩戒“问题少年”,看年龄还是看危害程度
-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 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
- 送到《长安的荔枝》,路上遇到哪些法律问题
- “开盒”污染网络生态,网暴之门该咋关闭?
-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生态环境部回应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热点问题
- 贵州通报9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 水利部、最高检部署整治黄河流域未经批准取水等问题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 网信部门持续整治利用未成年人形象不当牟利问题
- 国家安全机关侦破菲律宾间谍案
- 警方提示:警惕退订“百万保障”新骗局
- 2024年长三角4省市公安机关立案侦办污染环境犯罪案件450余起
- “山寨共享单车”?北京严查!
- 讲述手语律师故事 电影《无声的辩护》正式启动
- “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哈尔滨代表处揭牌成立
- 厉行禁毒 无畏艰险 致敬禁毒英雄
- 公安部、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部署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
- 《铁路机车车辆鸣笛噪声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6月15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