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通报5起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例
新华社沈阳6月20日电(记者高爽)近日,辽宁省纪委监委通报5起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典型案例。
通报的5起案例中,有的人责任心不强,工作不严不实。如辽宁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服务保障处原处长杨宪文2014年至2021年负责副食品和机关周转房物品采购期间,对采购的副食品不比价、不查验、不监管,采购机关周转房物品把关不严,造成不良影响。
有的人失职失责,使监管沦为“花架子”。如大连市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财务科原科长王晋东2020年至2021年负责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财务工作期间,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长期不组织、安排出纳员和记账会计共同开展对账工作,仅安排出纳员张某一人独立完成对账工作,导致张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16家基层医院资金3800余万元。
有的人为谋个人私利,工作不用心不上心。如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镇原副镇长曹佩珩2022年至2023年对疫情期间企业保供车辆管理工作监管不力,造成其分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规办理企业保供车辆通行证,并收取好处费,造成不良影响。
有的人随意决策,利用职权乱作为。如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水务局原副局长孙学军在任清原满族自治县水务局副局长期间,对水利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施工等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导致某公司采取围标手段串通投标,损害招标人和其他投标人利益。
有的人对问题视而不见,任由国家财产损失。如营口市盖州市北海服务中心房屋征收服务科原科长滕育志2019年至2021年兼任营口自贸区至鲅鱼圈北海区域铁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期间,在开展辖区动迁评估及数量核对工作时,明知存在树苗栽种过密等问题,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和纠正,导致他人骗取国家动迁补偿款296.3万余元。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机动车环境监管典型案例
- 公安部公布5起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典型案例
- 建设项目损害公共利益怎么判?最高法发布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 传承中华美德 最高法发布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 推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落地落细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 司法部发布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
- 严打串通投标犯罪,最高法、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案例
- 涉及夫妻分居后“抢孩子”等,这些典型案例值得关注
- 青海发布5起经济犯罪典型案例
- 贵州通报9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 浙江金华婺城公安破获串通投标案 涉案资金10亿余元
- 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原党组书记、副会长刘智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审结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219万件
- 295家公证机构可开展海外远程视频公证业务
- 上海曝光一批违法违规擅开文娱场所
- 这些随处可见的设备,也可能有风险!
- 高温津贴的“绿荫”如何覆盖外卖小哥?专家建议:优化派单机制降低骑手工作强度
- 新华视点|多地严查“上头电子烟” 新型毒品需引起高度警惕
- 最高法发布司法解释规定生态环境侵权案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