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判首例碳排放配额交易案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吴文诩)记者17日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获悉,该院日前公开审理一起采购碳排放配额纠纷案件,依法判决北京某环保公司向四川某发电公司支付碳排放配额采购差价款289万余元及利息。据悉,该案是北京市首例碳排放配额交易案件。
据介绍,2021年12月14日,四川某发电公司就采购碳排放配额发布比选公告。当日,北京某环保公司向其发送《报价表》并载明交易配额数量、单价、交割时间及违约责任等,称提供碳排放配额46万吨,含税单价44.7元/吨。并在《报价表》后附“拥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持有证明”,同时承诺“若我司无法完成上述承诺,贵司可在市场上按商业合理的方式购买与合同交易标的等量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如有差价,应由我司补足”。次日,四川某发电公司向北京某环保公司发送《中标通知书》确定北京某环保公司为中标人。
2021年12月22日,北京某环保公司致函四川某发电公司称,因存在市场交易实际困难,提出补充协议或解除中标合约等。四川某发电公司表示,获知北京某环保公司拒绝履约后,为保证生产经营正常开展,其立即与某石化公司联系,因时间紧迫,四川某发电公司基本没有进一步议价余地,最终按含税单价51元/吨另行购买相应配额,双方已于2021年12月23日交易完毕。
朝阳法院经审理认为,民事主体在碳排放配额交易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和产业政策,依法依约履行义务。结合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判定,北京某环保公司报送《报价表》等行为,应属双方之间正常的交易行为,是双方真实性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属合法有效。综上,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北京“打假警队”:守好知识产权保护“最后一公里”
- 北京将严查大数据杀熟和强制搭售等五种网络销售违法行为
- 去年以来北京立案查处直播带货违法违规案近百件
- 北京深化“智慧警务”便捷证件办理
- 北京:专项行动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837件
- 北京公安开启“夏季行动”
- 北京去年以来共查处侵权假冒类案件7717件
- 北京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自媒体”账号9000余个
- 北京查处多起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违法案件
- 北京警方开展出租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 最高检启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
- 既要特事特办,又要依法依规:基层可真难……
- 革命英雄何克希名誉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一审宣判
- 人民法院海事审判40年来保障我国海洋事业行稳致远
- 今年二季度检察机关共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61707件
- “扫一扫”暗藏风险 二维码监管应“加码”
- 冒充客服、诱导下载、盗窃资金……“劫持手机”诈骗高发需当心
- 航空工业集团原党组书记、董事长谭瑞松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吴加茂、乐嘉昕:涉虚拟货币案件 刑事法律风险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