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检察机关三年共办理生态环保、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6.5万件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刘硕、冯家顺)记者17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了解到,在为期三年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中,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6.5万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24.7万件,提起诉讼2.5万件。
2020年7月,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全国检察机关紧盯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及地下水体的水污染、水生态以及饮用水安全问题,重点强化对大江大河大湖跨流域、跨区划水污染及城乡黑臭水体等的办案力度,共立案40967件,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的水源地面积122.5万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34680公里,清理污染的水域面积50.32万亩;紧盯工业和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污染环境以及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等问题,立案65585件,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710.3万吨,占地面积23.7万亩;紧盯非法倾倒污染环境、尾矿贮存设施不符合相关要求以及尾矿库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立案2630件;紧盯非法猎捕、运输、寄送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人工繁育、饲养野生动物不符合相关要求以及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等问题,立案17724件。
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全国检察机关在专项监督活动期间紧盯食品生产、经营、贮存各环节,重点督促建设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共立案农贸市场、超市农产品食品类案件19765件,网络食品违法类案件5846件,督促查处销售假冒伪劣食品78.7万千克,价值95.88亿元;紧盯保健食品宣传以及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三方平台等存在的违法情形,共立案保健食品违法类案件5533件;紧盯药品安全领域违法行为,共立案生产销售假药类案件2365件;紧盯居民饮用水安全保护、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共立案饮用水安全类案件8145件。
最高检17日还发布了12件“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据悉,检察机关将继续加大办案力度,聚焦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拓宽案件线索来源渠道,做实调查取证工作,健全完善公益诉讼业务框架体系,强化协同治理,提升专业化履职水平。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公安机关依法严打危害生态和生物安全犯罪
- 2024年全国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69万件
- 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 涉及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类型
- 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我驻外机构公职人员被境外间谍策反案件
- 国家版权局等部门公布院线电影版权保护专项行动第一批典型案件
-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检察听证16.3万余件次
- 两部门:进一步加强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
- 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过去三年检察机关起诉证券犯罪366件1011人
- 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检察机关这样解决“急难愁盼”
- 2024年公安机关累计破获涉渔刑事案件6000余起
- 贵州通报8起党员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典型问题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王学君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君合律师事务所
- 网文写手网购“聪明药”求灵感 涉走私毒品罪获刑
- 行暖心举措保障老有所安 更进一步贴心担当护航“桑榆之乐”
- 公安部2022年以来挂牌督办130余起污染环境犯罪重大案件
- 国家网信办公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
- 最高检:聚焦非法捕捞全链条 依法惩治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
- 整治网络不良信息 保护未成年人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