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依法惩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典型案例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罗沙)公共安全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人民法院近年来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判处了一大批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分子。最高人民法院2日发布5个依法惩治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确裁判标准,提升案件审判效果。
据最高法介绍,这5个案例有效回应实践中存在的危害公共安全刑事案件法律适用、刑事政策把握方面存在的问题。“李某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案”中,被告人从建筑物高层上先后将空啤酒瓶、玻璃杯扔向学校操场,且在抛掷啤酒瓶时已经看见楼下系学校操场、有学生正在操场上锻炼,造成被害人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该案涉及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问题,明确了高空抛物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认定标准。
“刘某魁、孙某梅非法买卖枪支案”明确,审理涉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的枪支、气枪铅弹刑事案件不能唯枪支数量论,需要综合考虑包括枪口比动能等在内的案件各方面情节,合理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确保罪责刑相适应。该案经最高法复核发回重审,一名被告人被免予刑事处罚。
此外,“王某岗破坏易燃易爆设备案”明确破坏正在使用的油气设备盗窃油气导致发生火灾的构成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同时构成盗窃罪的应择一重罪处罚。“祁某华重大责任事故案”涉及近年来发生的一起重大建筑物坍塌事故,明确对于引发生产安全事故起最关键作用的首要责任人要坚持依法从严惩处。“吴某波危险作业案”明确了危险作业罪这一新罪名的定罪标准,有利于有效惩治严重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最高法指出,各级人民法院要不断加强对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和归纳总结,正确理解、准确适用法律,确保相关案件特别是影响重大案件得到依法妥善处理。坚持“抓前端、治未病”,依法履行好司法建议职责,督促有关部门堵塞漏洞、改进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机动车环境监管典型案例
- 公安部公布5起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典型案例
- 建设项目损害公共利益怎么判?最高法发布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 传承中华美德 最高法发布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 推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落地落细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 司法部发布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
- 最高法发布新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司法解释
- 严打串通投标犯罪,最高法、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案例
- 最高法:坚决依法严惩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以法治利剑守护未成年人安全
- 涉及夫妻分居后“抢孩子”等,这些典型案例值得关注
- 警惕似是而非的品牌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施行半年初见成效 清朗网络空间 助力健康成长
- 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罗筱玲被“双开”
- 公安部部署开展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账号黑色产业链“断号”行动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七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司法部发布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
-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 严惩利用网络敲诈勒索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 西藏自治区政府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张永泽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