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温柔陷阱”从天而降 国家安全部拆解境外间谍围猎手段
原标题:快来领取安全出境锦囊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人出境旅游、商务、留学人数屡创新高。但当我们饱览异国风情、尽情放松休闲时,一些精心设计的“陷阱”正在悄然逼近。在此,小安专门准备了三份锦囊,助大家见招拆招,安全出行。
锦囊一:理智冷静应对盘查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以海关、移民等管理部门身份在我人员出入相关国家时进行故意刁难,以安全检查、例行公事等理由进行单独盘查。有的甚至会以涉嫌危害所在国安全为由扣留相关人员的随身物品或进行开箱查验,在此期间他们可能伺机提出保持联系或进行“合作”。
小安提示:在境外遭遇当地海关或者边检人员盘问盘查时,要沉着冷静,妥善应对相关情况。如遇语言不通,应寻求翻译协助,切勿随意回答;如提问涉及我国家秘密,应向其申明并拒绝回答;如遇开箱查验,本人务必在场,以防对方在行李中“动手脚”栽赃陷害。
锦囊二:合法坚决表明立场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以警察、外国人管理等部门身份联系我人员到指定地点见面,然后以签证、居留卡等存在问题为由全面了解我人员工作、学习情况,并提出保持后续联系。期间可能向我人员打探涉及我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内容,进而逐步形成“合作”关系。
小安提示:遇到此类情形一定要在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接受合法正常的执法检查基础上,注意辨别对方身份。若对方公开以间谍情报机关或执法机关身份约谈、攀拉,应坚决表明立场,不到对方指定场所、不收取对方提供的任何财物,不透露任何敏感信息,避免陷入对方的圈套。
锦囊三:谦虚谨慎对外交往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会处心积虑地制造一场“浪漫邂逅”,与我人员主动搭讪建立联系,千方百计通过私人宴请、外出游玩、赠送礼物、关心问候等逐步加强联系、拉近感情。待我人员陷入“温柔陷阱”后,对方则会暴露其真实目的,以各种理由打探、套取我人员所知悉的重要敏感信息、行业情况或涉及我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内容,导致个别人员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难以抽身。
小安提示:遇到此类情形务必擦亮双眼,提高警惕,不要被“甜蜜承诺”或“威胁恐吓”左右,不透露任何敏感信息,若遇对方频繁滋扰打听涉密敏感信息,要表明立场坚持原则,并留存证据。倘若一时行差踏错,应及时悬崖勒马,积极寻求驻外机构及国家安全机关的保护和帮助。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间谍组织、敌对组织,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及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
如果您在境外遇到上述可疑情况,回国后,请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www.12339.gov.cn)、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 上一篇 喝酒不开车!这些情形的醉驾犯罪会被依法从严从重处理
- 下一篇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警惕“温柔陷阱”从天而降 国家安全部拆解境外间谍围猎手段
- 兼职拍照日薪300竟是间谍陷阱?@高校学子 国家安全就在你身边
- 公安机关对广州市某科技公司遭境外黑客网络攻击开展立案调查
- “刷刷牙就能瘦”,为啥有人信? 记者调查伪科学话术与焦虑营销下的减肥陷阱
- 国家安全机关侦破菲律宾间谍案
- 国家安全部提醒:这样的“投名状”要不得……
- 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提醒消费者警惕“退保黑产”陷阱
- 中消协:牢记“三不原则”远离网络购物陷阱
- 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我驻外机构公职人员被境外间谍策反案件
- 当心!“取暖神器”背后的安全陷阱
- 电信诈骗套路频出,如何为工友戴上“反诈安全帽”?
- 今年上半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31.6万件 其中立案中管干部36人
- 近四万名检察官在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
-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蒙永山受贿案一审宣判
- 中国光大银行原党委副书记、副行长张华宇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案一审公开宣判
- 最高法发布“司法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30条”
- 心甘情愿在“老规矩”中沦陷 足协高官收受多家俱乐部数千万元
- 大成房地产、建设工程及能源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 看病遇到“好心人”竟被骗,整治“医托”如何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