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推动实现案件结构与审级职能科学匹配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齐琪、罗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情况的中期报告》3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报告显示,自2021年10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四级法院审级职能逐步优化,案件结构和分布日趋合理,司法职权配置更加科学,矛盾纠纷化解质效有效提升。
报告指出,试点工作在坚持“四级两审制”制度基础上,通过调整适用行政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推动将审理难度不大、受地方干预少、适宜就地化解的四类行政案件交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通过改革民事、行政再审申请程序和标准,配套完善案件提级管辖机制,实现审判资源、案件结构与四级法院职能定位科学匹配。
试点工作启动近一年来,审判重心合理下沉,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实现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民事、行政级别管辖标准调整后,试点基层人民法院共受理“下沉”的民事案件9570件,仅占同期全部新收一审民事案件的0.15%,受理“下沉”的四类行政案件11275件,占一审行政案件的6.76%,审判质量稳步提升。
报告显示,各试点地区高、中级人民法院完善提级管辖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提级管辖机制有效激活,高、中级人民法院审理重大典型一审案件职能作用更加凸显。试点以来,各高、中级人民法院共提级管辖案件435件,同比增长19.50%。提级管辖的案件涉及数据权利确权、网络不正当竞争、新业态用工主体资格等法律问题,涵盖民事、行政、知识产权等领域。
按照试点工作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推动完善再审程序运行机制。试点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新收民事、行政申请再审审查案件2275件,较试点前下降85.33%。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再审审查案件249323件,其中受理不服本院终审民事、行政案件的再审申请16094件,包括最高人民法院“下交”的再审申请5428件,“下交”案件仅占全部申请再审审查案件的2.18%。再审程序运行机制持续完善,实现再审依法纠错与维护生效裁判权威相统一。
下一步,最高法将进一步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健全配套保障,巩固提升试点工作成效,健全重大典型案件发现、识别和筛选机制,建立申请再审审查案件和再审案件专项管理机制,推动建立再审预收费制度,促进增强改革系统集成效应。进一步深入推进试点工作,推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司法规律的审级制度。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
- 审结54万余件!2024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质效持续提升
- 谁在贩卖我们的个人信息?——三起案件揭开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黑灰产业链
- 公安机关公布10起涉敏感案事件等领域网络谣言案件
- 一季度全国法院完成信用修复超40万人次
-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原正厅长级干部唐林一审被判十二年九个月
- 医保中心能否讨回交通事故垫付费用? 上海法院判决:可向第三人追偿
- 2024年全国查处违法广告案件4.69万件
- 上海法院一审公开宣判徐世平受贿、挪用公款一案
- 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 涉及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类型
- 新能源车企“浮夸风”愈演愈烈 律师称涉嫌违反两部法律
- 野猫抓伤三岁幼童 物业有责赔偿千元
- 宁夏为重点投资项目提供定制化法治服务
- 警方辟谣:“女子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系摆拍
- 两会受权发布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说明_2025全国两会大型融媒体专题_新华网
- 刑拘!两人为了“抄近道” 竟将明长城挖出缺口
- 盈科宁波张民元律师被选聘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内对口专家
- 产品质量、快递配送、价格促销、直播带货 这些问题成为消费"堵点"
- 北京交管部门开展“五不一戴”安全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