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通过APP借贷需当心 一旦逾期可能遭遇暴力催收、冻结银行卡等
灵活借还、快速放款、息费透明……现在,不少APP都推出了借贷业务。但《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APP虽然宣称年化利率低,但可能会收取融担费等费用,导致总的借贷成本并不低。而且一旦逾期,消费者可能会被收取高额逾期费用甚至被暴力催收、冻结银行卡、支付宝等。
“打车类APP、社交类APP、旅游类APP、短视频类APP都有借贷选项,再加上一些消费金融类APP,感觉这些APP都想让我借钱消费。”北京消费者张女士对记者说。
记者注意到,一些APP通过送会员、送优惠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办理贷款。例如,在爱奇艺APP里点击“钱包”,张女士便看到“免费送1个月爱奇艺会员”的宣传,点进去之后发现跳转到小芽贷的页面,而要免费领取1个月会员需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申请贷款,等“首笔取用”后,才能得到会员。
除了诱导办贷款之外,一些平台的借贷业务合规性也有待加强。3月13日,记者打开某平台APP“我的钱包”选项,看到“借钱”子选项在最靠前的位置,点击借钱后,便出现“随借随还、借钱不难”等宣传性标语。
记者注意到,目前该平台的借贷业务只提供导流助贷服务,共有4家合作平台。不过,该展示页面并未明示贷款年化利率,且有按日计息的宣传。但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也可同时展示日利率,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一些APP从事借贷生意是流量变现的途径之一,而且这些APP收集了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更有利于推广借贷业务。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讲,过度借贷可能产生很多问题,比如在逾期后会被收取高额逾期费用甚至被平台起诉,导致银行卡、支付宝被冻结。”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记者说。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还发现,不少消费者投诉借贷类APP存在暴力催收的情况,甚至还骚扰其家人、朋友。此外,还有消费者反映,一些APP借贷业务违规收取融担费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诈骗分子仿冒知名平台,推出大量“李鬼”APP骗消费者借贷,其间,收取高额验资费、解冻费、保证金等。(记者杨召奎)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接连有孩子因“棍棒教育”离世 专家称拒绝暴力管教应成家庭教育底线
- 令消费者担心的预制菜,出路何在
- 机票退改签政策苛刻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踩坑 记者调查机票退改高手续费问题
- 消费者遇“照骗”,商家与平台均有责
- 网购酒店套餐遇照骗 消费者应留存证据依法维权
- 京津冀三地消协组织提醒消费者警惕“退保黑产”陷阱
- 宁夏将实施四大专项行动为消费者权益护航
- 中消协提示:警惕早教、健身等领域“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
- 52元的中药面包、38元的中药冰淇淋销售火爆,有消费者质疑——中药餐饮,真养生还是智商税?
-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与经营者容易因退货发生纠纷——七日无理由退货,哪些情况不适用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如桂受贿案一审开庭
- 于兴泉 律师
- 山西吕梁市永聚煤矿一办公楼火灾事故现场救援结束 相关责任人已被警方控制
- 执法检查报告建议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能力
- 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黄辉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 全国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1.1万余项事项可全程网办
- 富洋烧烤店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国家电网”APP?假的!
- 坚决遏制机动车排放检验造假乱象 两部门出手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