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发布司法解释:以价值作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基本定罪量刑标准
人民网北京4月7日电 (薄晨棣、李楠楠)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22〕12号,以下简称《解释》),自2022年4月9日起施行。
《解释》针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司法环节发力,依法惩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解释》调整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据介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涉及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狩猎罪,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等罪名。以往司法解释按照涉案动物的数量对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作了规定,实践反映存在不能完全适应案件复杂情况的问题。《解释》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不再唯数量论,而改以价值作为基本定罪量刑标准,以更好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解释》突出对特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从严惩治。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为例,《解释》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处罚:(1)属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2)为逃避监管,使用特种交通工具实施的;(3)严重影响野生动物科研工作的;(4)二年内曾因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受过行政处罚的。
此外,《解释》全链条惩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据介绍,当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形成“捕捞/猎捕-收购-贩卖”的利益链条。司法实践中,不仅要惩治前端的非法捕捞、猎捕环节,也要惩治后续的销赃环节。基于此,《解释》明确,收购、贩卖非法捕捞的水产品或者非法狩猎的野生动物的,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定罪处罚。《解释》还明确了《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以食用为目的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
据悉,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将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严格贯彻执行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依法惩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有力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责任编辑:小叶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浙江:2024年以来侦办破坏环境刑事案件2408起
- 2024年公安机关累计破获涉渔刑事案件6000余起
- 毒杀犬只情节严重的涉刑事犯罪 专家解读向他人犬只投放有毒物质行为
- 【专家解读】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可通过核准追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坚持严格依法办案 加强醉驾综合治理 “两高两部”印发关于办理醉酒危险驾驶刑事案件的意见
- “两高两部”联合开展促进提高刑事案件二审开庭率专项工作
- 上海:地方立法保护野生动物
- 2022年公安机关侦破涉黄涉赌刑事案件5万余起
-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 完善立法机制体制、规范野生动物展示展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介绍即将召开的常委会会议相关法律案及立法工作情况
- 休个病假,绩效没了、年假扣了……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保障员工患病期间的合法权益
- 警方提示:警惕退订“百万保障”新骗局
- 大成律师于兴泉应邀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班授课
- 于兴泉、马圣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与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实务认定辨析
- “看得见,摸不着”的NFT数字藏品版权如何保护?
- 云南省高院发布未成年人权益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 青海通报8起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 知名刑辩律师何慕:用自律和专业塑造法律人的风骨
- 大成总部刑事专业组举办中西部律师刑辩交流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