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频频被推销电话骚扰背后:2.6万余条新生儿信息被贩卖
“您好,请问是谷女士吗?我们是您家附近的儿童摄影店,为您量身定制了宝宝百日套餐,现在优惠力度很大……”2023年2月,家住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的谷女士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就频繁接到各种推销电话,介绍新生儿摄影套餐、推销新生儿产品……
让她感到不安的是,对方居然精准地掌握了孩子的出生医院、出生日期、性别及父母姓名、电话等重要信息。出于对孩子及家人的保护意识,她立即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接到报案后,新北区公安分局立即开展调查。通过电话追踪,公安机关查到辖区内某儿童摄影店通过购买新生儿出生信息,向新生儿父母推销摄影业务的犯罪事实。在该摄影店的电脑上,公安机关当场查获千余条新生儿信息。据该摄影店负责人黎某交代,这些信息是在行业聊天群里向同行购买的。
随后,公安机关顺藤摸瓜,最终抓获了贩卖新生儿信息的“幕后黑手”李光(化名)及其下线吕亮(化名)、刘强(化名)等人。至此,一条贩卖新生儿信息的黑产业链浮出水面。
2023年2月21日,公安机关对李光等三人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刑事立案。由于牵扯到的受害者众多、影响面广,该案最终由公安部挂牌督办。
李光因长期沉溺网络,很早便辍学。为维持生计,李光在网吧当网管,并逐渐掌握了大量黑客技术。2022年10月,李光通过朋友了解到,母婴店、儿童摄影店等对新生儿信息需求极大,精准的新生儿信息不仅能帮助店家及时挖掘客户,还能增加收益。得知这个消息后,手头拮据的李光动起歪心思,将目光锁定在某新生儿信息网站。李光通过黑客技术入侵该网站后,筛选出符合儿童摄影店需求的新生儿出生信息进行下载,主要包括新生儿性别及父母电话等信息。
一般情况下,非法售卖的公民个人信息每条售价仅为几角,而李光窃取的新生儿信息因来源可靠、内容准确,每条可以卖到11元到15元不等的高价。掌握这一技术后,李光在网上发布信息,广而告之自己手中掌握了大量新生儿信息,寻找合作伙伴,因而联系上了吕亮。
吕亮在江苏南京经营着一家儿童摄影机构,与远在辽宁大连的同行刘强早就认识,两人平时也会在网络上搜寻新生儿信息以寻找目标客户。看到李光的招募信息后,三人一拍即合,约定由李光负责窃取新生儿信息,吕亮和刘强利用身处行业内的优势,充当“二道贩子”,将李光窃取的新生儿信息售卖给摄影机构。三人很快建立了稳定的对外销售渠道,尽管价格昂贵,但依然畅销。
经查,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李光利用黑客技术入侵某新生儿信息网站,窃取新生儿信息26663条,而吕亮与刘强则充当李光的下线,将李光非法窃取的新生儿信息向全国各地的儿童摄影机构销售。截至案发,三人通过售卖新生儿信息共获利30余万元。
2023年3月,公安机关邀请新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依法介入。在证据面前,李光最终承认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2023年5月,该案被移送至新北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同年6月29日,该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被告人李光、吕亮、刘强三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法院最终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并支持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全部诉讼请求。
同年8月,经新北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泄露新生儿信息的李光等三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至三年不等,各并处罚金21万元至8万元不等。
此外,李光等3人还缴纳了民事赔偿金37万元,并在省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日前,购买新生儿信息并用于影楼推销的黎某等人因涉嫌其他犯罪被公安机关进一步侦查。
为防范新生儿信息遭到二次泄露,新北区人民检察院还联合公安机关将查获的新生儿信息全部销毁。同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该网络平台存在的漏洞,该院及时向负责网站开发的浙江某技术公司进行通报,制发风险提示函,建议技术公司及时修复技术漏洞、消除安全隐患,并引导使用该网站的医疗单位做好账号密码定期更新等工作,保障新生儿信息安全。日前,该公司回函检察机关,表示已对系统漏洞进行了筛查并修复,增加了验证码强制验证、限制或关闭系统导出功能、优化系统查询验证等功能,切实保障新生儿信息安全。(记者 李超)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最高法发布新的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司法解释
- 你的信息值多少钱?起底隐私黑市交易内幕
- 5元掌握偶像行程?出售上万条明星信息 4人被判刑
- 新手爸妈频频被推销电话骚扰背后:2.6万余条新生儿信息被贩卖
- 70.7%受访者期待严惩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等行为
- 新华视点丨骚扰电话像“长了眼” “牛皮癣”咋就这么难治?
- 车企收集应用车主行车信息得有边界
- 今年10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727.0万件
- 筑牢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铜墙铁壁
- 警惕!“双11提货卡”骗局现身 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成关键一环
- 新闻| 第四届“大成杯”争议解决诉辩大赛·国际仲裁赛(英文)复赛八强诞生!
- 对方拒接、平台推脱、运营商不管……充错话费后只能认栽吗?
- 于兴泉:企业经营应重视刑事专业律师
- “夸克”“网易CC”破坏网络生态被网信部门查处
- 59岁员工不会线上请假被解雇案引发热议,法官释法阐明审判理由——应给予“银发”劳动者“适老”人文关怀
- 莫名其妙"被结婚"维权陷入死胡同 如何打破"程序空转"困境?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李国华受贿、滥用职权案一审开庭
- 最高检发布“检爱同行 共护未来”专项行动典型案例
- 三部门联合挂牌督办两起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