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双11提货卡”骗局现身 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成关键一环
前不久,以“蟹卡”作为引流手段的诈骗方式引起关注,相关词条冲上微博热搜第一。如今,诈骗分子又蹭上了新的热点:把“蟹卡”换成了所谓的“双11提货卡”“红包兑换卡”等,其手法是忽悠人们扫码“兑奖”进入所谓刷单返利群,最终诱导受害人进入刷单诈骗的圈套。
这类诈骗之所以易发、多发,关键在于不法分子掌握了收件人的信息,从而实现了卡券的精准寄送。这背后,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的灰色产业链起了关键作用。
来源不明的“提货卡”
近日,虹口居民瞿阿姨走进江湾镇街道方浜居委会,向社区民警祝新民求证一张“提货卡”的真伪。瞿阿姨是通过快递收到了这张某品牌的“提货卡”,背面写着“内含智能家电提货卡一张,扫码0元提货”等字样。她对此将信将疑,想起前不久在新闻里看到的“蟹卡”诈骗,决定找民警求证。
祝新民扫了卡上的二维码,跳出一个微信对话框,显示为“某团客服”,在向对方提供了手机号和提货卡截图后,对方邀请他加入了“返利群”,群里群友开始“撬边”说,领到东西有多好、不领就亏了。之后他就被要求下载某个App,开始刷单任务。
祝新民告诉记者,“提货卡”的诈骗手法跟此前的“蟹卡”骗局如出一辙。“这些套路最终指向刷单诈骗,前期以小额返利获取被害人信任,等被害人大额充值后,就不返还本金和返利了。”
近期,多位市民向警方反映,收到装有提货卡或兑奖卡的快递包裹,卡片背后都印有二维码,称扫码即可兑换小家电、领取礼物等。
信息买卖产业链活跃
不法分子如何精准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记者调查发现,交易公民个人信息、买卖快递面单信息的灰色产业链仍较活跃。
前不久,上海警方就曾捣毁一个30人犯罪团伙,他们往1.2万多台商家电脑植入“木马”病毒,大量窃取公民个人信息,并自动发送给境外诈骗团伙。
据此前公安部门破获的多起案件显示,这些公民信息“中间商”有的通过开设“数据挖掘”“信息咨询”公司名义,专门从事公民信息倒卖;有的通过搭设所谓信息服务网、单号网等线上销售平台,非法出售公民信息。
电商平台卖家也需要公民信息。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电商卖家通过虚构客户完成虚假交易的“刷单”,获取销量及好评。填写真实的快递单号,是刷单的重要一环。此外,需要推销广告信息、出售假冒发票和垃圾信息发布源头的组织和个人,也对公民个人信息趋之若鹜。
据业内人士透露,卡券寄送骗局中被掌握的公民信息,很可能是从快递行业泄露的客户信息。实际上,近年来快递行业泄露客户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
从事专业打击的民警告诉记者,由于快递物流企业掌握的客户个人信息内容丰富且数量巨大,犯罪方式除企业内部员工从快递公司内部系统盗取外,也出现了利用“黑客”手段作案的趋势。
不过,这仅仅是信息窃取、倒卖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记者在网上发现,宣称有快递单信息兜售的卖家不在少数。在某聊天软件的“单号交流群”“快递行业数据群”等多个群中,信息贩子定时发布出售信息的广告信息。这些信息贩子通常以一些中文拼音缩写来逃避平台监管,例如以“sfz”来代表“身份证”。
记者接触的一名信息贩子“FAKE”称,随着监管收紧,给他提供公民信息的“货源”越来越少,“价格肯定没得商量,量也有限,要的量大的话,需提前付定金”。他的定价为:一条包含姓名、年龄、电话和地址的信息2元;只有电话和姓名的1元。
泄露信息该如何处罚
法律界人士指出,在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出台背景下,应当利用现行法律对相关人员追责。“对于‘内鬼’和黑客,应当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其个人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业内人士指出,想要真正保护用户隐私,必须进一步完善快递公司内部监管。“真正想获取个人信息的人不需要去看一张张快递单,更多的还是快递公司‘内鬼’故意贩卖用户信息。如果快递公司不防‘内鬼’,就不能杜绝消费者隐私泄露问题。”(邬林桦)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两会新华视点丨点击两高报告十大关键词_2025全国两会大型融媒体专题_新华网
- 盯准“银发族”编制旅游投资骗局
- 春季火灾警示!这四大关键“隐患”要重点排除
- 山东警方提醒:注重细节、妥善用网 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 筑牢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铜墙铁壁
- 警惕!“双11提货卡”骗局现身 非法交易公民个人信息成关键一环
- 警方提示:警惕退订“百万保障”新骗局
- 湖北公安打掉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团伙 抓获34名犯罪嫌疑人
- “挂靠”骗局不断翻新 “风水师证”花钱就办——职业培训证书“作坊”究竟在钻谁的空子
- 6月新规来了,涉及婚姻登记、交通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
- 第一观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 盗用他人直播内容销售劣质商品屡禁不止 专家:以技术迭代完善平台监管实现盗播内容溯源
- 原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鸣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案一审开庭
- 莫让爱好变不良嗜好打开腐败缺口
- 非消费所需买假冒高档酒 三倍索赔被驳回
- 买了车库还要交车库物业费,合不合理?
- 高薪招聘司机暗藏“以租代购”猫腻
-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全面从严治党启新程之“反腐惩恶篇”
- 大数据碰撞出"人伤黄牛"系列骗保案 诈骗金额7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