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查处多起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违法案件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记者杨淑君)记者从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获悉,今年以来,北京旅游市场“虚假宣传”等问题举报量有所上升,部分游客通过网络平台报名来京旅游,在旅游行程中出现了旅行社不履行合同、强制购物等违法行为。对此,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紧盯旅游市场秩序,陆续查处多起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违法案件。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12日,总队收到大量关于北京京粤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不履行合同,造成游客大面积滞留的举报。总队及时采取处置措施,第一时间当面约谈该旅行社法定代表人,责令其立即妥善安置滞留游客。2月13日,总队对该旅行社立案调查。经调查,该旅行社的行为违反了《旅行社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构成了旅行社违反旅游合同约定,造成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不采取必要补救措施的违法行为,总队依法对该旅行社作出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据悉,下一步,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将继续紧盯线上旅游市场,对旅行社违规前端获客、虚假宣传、催客逼单、不签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会同多部门开展持续性专项打击,对因虚假宣传、诱骗购物、强制消费等造成团队游客滞留、引发严重后果的,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将会同相关部门迅速查处,严厉打击。
同时,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提醒广大来京游客,通过短视频、社交软件等网络平台报名参团时,不要轻易相信前端旅游“推介师”“定制师”和所谓“避坑攻略”做出的虚假承诺,对使用绝对用语、模糊概念、言语误导、低价招揽等情况注意甄别并保留证据,便于发生纠纷时投诉举报。
游客在出发前,要与组团社签订旅游合同,并问明地接社信息,避免抵京后非法转团、拼团的发生。在行程开始前,看清合同《补充协议》内容,尤其注意“游客对合同的解释已完全知悉”“预约服务项目均不可退换”“某某费用均由游客承担”等约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相关文章
- 北京“打假警队”:守好知识产权保护“最后一公里”
- 北京将严查大数据杀熟和强制搭售等五种网络销售违法行为
- 去年以来北京立案查处直播带货违法违规案近百件
- 盯准“银发族”编制旅游投资骗局
- 北京深化“智慧警务”便捷证件办理
- 北京:专项行动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837件
- 北京公安开启“夏季行动”
- 有公司借“养老旅游”之名搞非法集资 检察机关提示老年人“避坑”
- 北京去年以来共查处侵权假冒类案件7717件
- 北京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自媒体”账号9000余个
- 网购酒店套餐遇照骗 消费者应留存证据依法维权
- 毒杀犬只情节严重的涉刑事犯罪 专家解读向他人犬只投放有毒物质行为
- 最高检、国家林草局:强化林草领域执法司法衔接
- AI模特“试衣”商品真实吗能买吗?
-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3年“铁拳”行动典型案例
- 最高法与全国妇联共同发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 这本“未成年人法治百科全书”是如何诞生的
- 互联网弹窗新规九月三十日起施行 “霸屏广告”乱象有望得到根治
- “枫桥经验”发源地的新时代回响 浙江法院创新群众路线升级诉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