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典型案例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记者刘奕湛)最高人民检察院20日发布5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农药、兽药、种子、化肥等多个领域。
立足检察职能,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参与农资安全领域综合治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该批典型案例分别是:王某某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谢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非法经营案;龚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张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化肥,假冒注册商标案;柴某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如在王某某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中,被告人王某某在未取得种子经营资质的情况下,将自己种植收获的“希森6号”马铃薯商品薯装袋后冒充“希森6号”马铃薯种薯向农户销售。结果种植后,少部分种子没有发芽,部分种子生长过程中出现植株发黄、根部发黑腐烂和地下薯块腐烂现象,经认定,涉案种子造成农户损失47万余元。陕西省靖边县检察院以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对被告人王某某提起公诉,2022年8月30日,法院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六万元。同时,针对案件反映出的当地种业生产、销售行政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执法薄弱环节,检察机关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助推行政监管机制更为完善。
据了解,2022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农资犯罪179件313人,提起公诉465件843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99件112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6件85人。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依法维护农资安全,促进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 上一篇 淄博烧烤,法治味十足
- 下一篇 辽宁省公安厅两名官员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相关文章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机动车环境监管典型案例
- 公安部公布5起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典型案例
- 建设项目损害公共利益怎么判?最高法发布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
- 传承中华美德 最高法发布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 推动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落地落细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 司法部发布贯彻实施新修订行政复议法典型案例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检察机关如何依法履职重点发力?
- 严打串通投标犯罪,最高法、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案例
- 涉及夫妻分居后“抢孩子”等,这些典型案例值得关注
- 青海发布5起经济犯罪典型案例
- 中国最高法发布案例 跨境电诈犯罪集团首要分子被顶格判处
- 全国政协委员建言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 我国进一步规范律师服务收费
-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 建立妇女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 公安部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谭玉平同志赴厂桥派出所调研指导
- 科技赋能便民服务升级 公安机关多领域创新惠民生
- 重庆云阳:检察公益诉讼助力生态修复
- “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启动
- 法治课代表|“刷脸”应用如何规范?这份意见有望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