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典型案例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记者刘奕湛)最高人民检察院20日发布5件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农药、兽药、种子、化肥等多个领域。
立足检察职能,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参与农资安全领域综合治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该批典型案例分别是:王某某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谢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非法经营案;龚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张某某等人生产、销售伪劣化肥,假冒注册商标案;柴某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如在王某某生产、销售伪劣种子案中,被告人王某某在未取得种子经营资质的情况下,将自己种植收获的“希森6号”马铃薯商品薯装袋后冒充“希森6号”马铃薯种薯向农户销售。结果种植后,少部分种子没有发芽,部分种子生长过程中出现植株发黄、根部发黑腐烂和地下薯块腐烂现象,经认定,涉案种子造成农户损失47万余元。陕西省靖边县检察院以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对被告人王某某提起公诉,2022年8月30日,法院判处被告人王某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六万元。同时,针对案件反映出的当地种业生产、销售行政监管中存在的制度漏洞和执法薄弱环节,检察机关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助推行政监管机制更为完善。
据了解,2022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农资犯罪179件313人,提起公诉465件843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刑事案件99件112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76件85人。
最高检第四检察厅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入推进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依法维护农资安全,促进种业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闻浪
本文由 律界之声 提供,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 上一篇 淄博烧烤,法治味十足
- 下一篇 辽宁省公安厅两名官员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相关文章
- 湖北检察机关审结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 追回权利人损失2300万元
- 贵州通报9起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 黄河河道内出现违建影响防洪,检察机关及时出手
- 学生在校受伤,责任如何判定?最高法发布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 最高法发布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典型案例
- 有机构以婚介之名实施诈骗,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婚介市场这些乱象
- 最高法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 湖南通报6起重点领域公共资源交易腐败典型案例
- 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 涉及民间借贷纠纷等案件类型
- 最高法发布第44批指导性案例
- 【未来之夜】反诈民警于喜山:一根网线“说反诈”
- 央企带头减免房租,谁能受益?
- 迪士尼“禁”过哪些东西,为何屡屡引发争议?
- “买真退假” 这种“羊毛”不能薅
- 最高检发布第三批涉案企业合规典型案例
- 江苏谐达律师事务所
- 磨砺守护平安的利剑——浙江高水平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观察
- 山西省原副省长、省公安厅原厅长刘新云受贿、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
- 湖南省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罗筱玲被“双开”